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以党群共建为纽带,通过推动重心下移、资源整合、力量下沉、服务到家,编织一张从“油盐酱醋茶”到“急难愁盼事”的全覆盖社区服务网,让“家门口”的幸福可及可感。
社区合伙人成基层治理“最强微脑”
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操场的人工智能科技小铺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机器狗灵活奔跑、水陆两栖机器人炫酷变形,这些“高科技”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光明实验室研究员、玉塘街道社区党委科技委员刘洲博士化身“科技导游”,生动讲解每件展品的原理以及操作技巧。
据悉,玉塘街道探索实施社区“合伙人”计划,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资源力量,已集聚社区党委科技委员、共建主理人、社区能人141名。常态化组织社区党委科技委员、共建主理人、社区能人进社区、园区、校园活动,充分链接科研资源、服务资源和社区需求,做好场景赋能,把社区变成播种科学的“肥沃土壤”。
“作为玉塘街道‘玉见同行’党建共建主理人,通过开设无人机飞行公益课程,让居民群众受益,实现‘双向奔赴’”绿睿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谢强强介绍道。近年来,绿睿为社区居民开设低空经济授课、模拟飞行、智慧巡检体验课等特色活动,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智慧引擎”。
玉律社区依托党建共建,把“爱心农场”从“技术维度”向“民生维度”延伸,累计开展农技培训、果蔬送长者、义卖助学等各类公益活动2800余次,参与义工达5.9万人次,服务时数近14万小时。
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哪里,党群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据悉,玉塘街道专门组建了汇聚党建、法律、心理、科技、教育等8大领域的社区能人库,成立8支共计90人的专业队伍,每月定期进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AI培训、舞蹈艺术等惠民活动。
从科技赋能到文化浸润,从企业参与到能人引领,每一股力量都在社区沃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焕发蓬勃生机。
“美好家庭”绘就幸福底色
玉塘街道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家文化建设,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美好家庭建设工作室,打造了婚调工作室、小分格婚调议事厅、“达”愿幸福小站等一批汇聚群众心声的阵地和平台。探索实施“N位一体”婚姻调解机制,组建起由社区党委、V爱之家、派出所、法院、检察院、学校、网格等组成的“N位一体”调解队伍,及时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春雨般浸润社区居民群众。
健康义诊、爱心义剪摊位前排起长龙,居民揣着积分卡在“科技大集市”流连“赶集兑礼”……资源汇聚的暖流,持续涌向“家门口”。据悉,玉塘街道还将开展新型金融反诈进小区、大中小学共上一堂思政课等120余场科技惠民活动,把社区变成群众获得感满满的“幸福家园”。
“邻里茶室”茶香议事纾民忧
近期,玉塘社区“邻里茶室”内茶烟袅袅,一场关于公交站名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居民王先生指着桌上的地图,声音洪亮,“光侨雅苑小区这么多居民天天用,建议直接改成‘光侨雅苑站’。”经过多轮“茶香议事”,崭新的“光侨雅苑站”站牌竖立起来,成为居民自治力量撬动公共服务优化的一个生动注脚。
茶室旁的“邻里话匣”里也藏着居民们的“悄悄话”。为更好收集民意、化解矛盾,玉塘街道在居民集中区域的楼栋、物业办公区域设置“邻里话匣”。这些“话匣”包括微心愿墙和纸质信件投递服务,居民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心声和诉求,社区工作人员则会定期收集、及时回复。通过“邻里话匣”,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化解。
据了解,玉塘街道聚焦电动车停放、流动摊贩、交通劝导、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文明养犬、心理辅导、科普教育、一老一小、幸福家庭等“十件关键小事”,让居民关心关注的大小事在茶室里“议、定、解”。长圳社区针对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精心打造的科学一“夏”暑期综合辅导班活动便是生动实践。活动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兴趣拓展及实践能力提升,涵盖科学实验、手工制作、文化科普等内容,广受居民好评,并将在今年继续开展。红星社区围绕一老一小服务,实施“银龄守护”和“护苗成长”计划,开展长者趣味运动会、“绘”阅读“悦”成长老少共读等活动,努力营造“朝夕美好”新场景。截至目前,玉塘街道已累计召开“茶话会”90余场次,收集意见277条,解决群众大大小小问题12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