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要打半年官司,结果15天就拿到可执行的分期付款协议,供应商也保住了。”7月23日,广东某建筑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在佛山市华泰民商事调解中心签完字后,长舒一口气。
据了解,因市场突变导致工程量骤减,该建筑公司一度拖欠7家供应商货款800余万元,最终在职业调解员郑娟娟的斡旋下,7宗案件全部调解成功,调解成功率100%。
这是佛山商事调解工作的缩影。2025年1月,《佛山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商事调解试点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印发,首次确立“市场化收费、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的改革路径。半年过去,佛山已设立5家商事调解组织,109名商事调解员中专职比例达到45%,远高于全省19.4%的平均水平;佛山各商事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4544件,调解成功631件,涉案标的约1.6亿元,已履行561件,履行率近九成。
破局:从“三难”痛点寻找职业化调解密钥
商事调解为何必须走“职业化”?截至目前,佛山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到171.2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经营主体165.7万户,商事纠纷随之激增。2022年至2024年,佛山市两级法院一审新收商事案件从36925件攀升至46106件,年均增长12%。“诉讼重、仲裁刚、传统调解弱”成为企业解纷的普遍痛点。
企业在诉讼、仲裁与调解的岔路口普遍陷入“三难”:诉讼周期长、成本高,涉诉信息公开还可能引发银行抽贷、合作方观望;仲裁一裁终局,但费用与诉讼相当,对抗性强,易伤商业和气;传统公益调解缺乏稳定激励,高端人才留不住,“能调的不想调、想调的不会调”。
“痛点即起点。”佛山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要让调解成为企业愿意选的‘首选项’,必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市场规律为人才定价。”
探路:“三板斧”劈出职业化调解通道
针对这一困局,佛山市司法局主动担当,敢闯敢试,以“敢饮头啖汤”的锐气,将破解职业化发展桎梏作为核心任务,多次深入市内外调研,聚焦职业调解机构培育、专职队伍建设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等关键环节,精心起草并反复论证试点《方案》,且以问题为导向,打出构建职业化体系的组合拳。
首先是制度筑基,“出生即规范”。该《方案》明确:商事调解组织必须由行业协会、商会、仲裁机构等发起,设立须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批;至少配备2名以上法律、金融、会计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实务经验的专职调解员;建立从案件受理、调解员选定、协议签署到退出机制的全流程标准。
华泰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聘任及考核管理办法》细化为21项指标,“不合格即退出”;正和调解中心《商事调解规则》将调解周期、保密要求、收费标准白纸黑字写进合同,接受当事人和监管部门双重评价。
紧跟其后的就是人才引擎,“让资深法务转行有尊严”。2022年,拥有10年企业法务经历的“85后”李曼诗跳槽做专职调解员。“收入并不比做律师少,但成就感更高。”三年间,她累计调处案件2523宗,成功1233宗,涉案金额超7亿元。
佛山通过“高校共建+实战训练+专家智库”立体育才: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设立“正和奖学金”;与佛山大学共建实践基地;建立由退休法官、资深仲裁员、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重大疑难案件“把脉”。目前,全市49名专职调解员中,85.7%拥有本科学历,法学、经济、知识产权等专业背景占七成。
以市场驱动,“收费但不逐利”。“调解不是公益赠品,而是高端法律服务。”2024年《佛山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以立法形式确立收费备案制:调解机构可按标的额或小时计费,对困难企业减免费用。
首家版权专业调解机构——德捷版权商事调解中心于今年4月揭牌,即采用“基础收费+困难减免”双轨模式。首宗字体侵权案中,调解员黄文静提出“授权费置换赔偿费”方案,3天内促成双方从对峙走向合作。华泰、汇和两家机构还派驻26名专职调解员进驻南海区诉前和解中心,以市场化方式年均为法院分流案件超2000件,被广东省高院誉为“佛山模式”。
成效:释放商事调解职业化“佛山效能”
佛山探路虽在途中,但成效已然显现:商事调解职业化改革促进企业获得感提升,案件的平均解纷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15天,费用降至诉讼的30%—50%,商业关系得以维系。“成本不到诉讼一半,时间省几个月,还保住了合作伙伴。”一位通过南海汇和解决货款纠纷的商家感慨地说。改革给企业带来“降成本、护关系、促经营”的三重价值,正成为企业选择调解的核心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高效专业的解纷机制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据介绍,一起涉及德国客户的化妆品配方纠纷,华泰调解员通过“保密调解+跨境视频”方式,一周达成和解,外资企业决定追加在佛山投资2000万元,职业调解成为佛山吸引投资的法治砝码。
推动解纷文化转型,也就是说此前企业“遇事即诉”的思维定式正被打破,“调解优先”理念生根发芽。2025年上半年,佛山各商事调解组织成功调解案件4544件,调解成功631件,涉案标的1.6亿元,履行率高达89%,事实证明“调解优先”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目前,佛山在深化商事调解职业化进程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前路并非坦途,仍面临很多挑战,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门商事调解法,调解协议跨境执行、税收优惠等缺乏顶层设计;部分企业对收费合理性仍存疑虑;高端涉外、金融、知识产权调解人才依旧稀缺。
未来,力争把佛山建设成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对话世界”的职业化商事调解高地,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佛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