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的产值突破1.5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达100%!现在公司正稳步高速发展!”近日,接到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回访电话,新雅公司总经理难掩激动,自豪地列出了“成绩单”。
与此同时,伯达公司也传来喜讯:公司喜迎30周年庆典,设计团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限量款产品系列。
两封捷报接踵而至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矛盾纠葛。
两大行业巨头的恩怨史
惠州惠阳,这个占地面积不足全市十分之一的区,最高峰时产出全国约40%、世界约25%的吉他,尤克里里产量更是占据世界80%的市场份额,全球平均每5把吉他就有1把产自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吉他产业之都”。
在这里,众多生产设备“火力全开”,自动化喷涂线和流水线上闪烁的质检灯,勾勒出“中国吉他产业之都”的繁忙图景。然而,两大龙头企业伯达与新雅因诉讼风波一度成了“死对头”,让这把“产业吉他”险些断了弦。伯达公司(原业丰公司旗下品牌)于1995年成立,其生产的木吉他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成立于2011年的新雅公司被称为吉他界的后起之秀,手握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生产的智能乐器曾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据第一。
在这片产业热土上,两家企业如同双子星般闪耀,然而本应各守赛道的两颗“明星”,却因一句宣传文案发生纠纷。
2020年,业丰公司完成战略转型,专注于自主品牌“伯达”的运营,将木吉他生产线和原有生产团队转让给新雅公司。本是寻常商业合作,却在新雅公司的宣传用语中变了味,“新雅业丰线”“业丰加上新雅是一场效率的革命”等文字在新雅公司的市场推广中反复出现,伯达公司认为其“故意制造收购假象”。
矛盾持续升级,伯达公司便在其官微发布《告行业书》,控诉新雅公司,一时间阅读量达1.7万次,负面评论频发。
眼见自己背上“骗子公司”的骂名,新雅公司便以名誉侵权将伯达公司诉至法院。伯达公司亦不甘示弱,以侵害其商标权、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新雅公司。
最终,一审判决使双方两败俱伤——伯达公司删帖道歉;新雅公司赔偿4万元并停止使用相关表述。双方虽各担责却互不服气,双双上诉至惠州中院。
“判决再公正,解不开这个结也是双输。不仅不能修复双方受损的商业关系及名誉,更会在行业内引起负面效应。”惠州中院立案庭副庭长林峥云注意到,该案背后是传统工艺传承与产业创新升级的深层矛盾,两大龙头企业的相互攻击内耗可能引发整个产业的连锁反应,于是决定开展调解并选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盛海云协助配合。
相逢一笑泯恩仇
如何才能推动双方进一步沟通?怎么才能解开对方的心结?化解矛盾的“最优解”是什么?一番梳理研究后,林峥云和盛海云发现核心焦点在于“收购误解”。
“就像百年老店转让了某条生产线,新店不能宣称‘收购总店’,也不能用相关的引导词。”盛海云认为。但此时的难点在于双方积怨已深,调解初始时双方当事人迟迟不肯出面沟通。
为打破僵局,林峥云在多方打听后联系到了惠阳吉他协会执行会长阎伟。阎伟回忆:“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说,‘你们是产业的左右腿,互相绊倒对谁都没好处’。”经过协会从中斡旋,两公司负责人终于坐到同一张调解桌前。
“说实话,我并不是要一较高下,是几次参加行业展会都有人问我‘不是被收购了吗?’听了真不是滋味。”伯达公司负责人徐某谈到了他在行业展会上的尴尬境遇。
当了解到这些误解让徐某一度彻夜难眠时,周某心生愧疚,当即致歉:“徐总,您是前辈,早知道这对您影响如此严重,我们定会立即改正。”
同时周某吐露了商誉受损的苦衷:“但这行业告知书确实让我们新雅的名誉遭到严重损害,我们很难向消费者交代啊。”
对话持续了3个小时,你一 言,我一语,双方都把问题挑明了说,将矛盾剖开了讲,却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气氛一度显得尴尬。
通过观察,林峥云敏锐地意识到双方的共同诉求——维护品牌价值,但苦于找不到综合解法,才让矛盾一直“原地打转”。见调解迎来转机,她趁势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不如双方联合写个声明,再分别申请撤回起诉,将当下所有纠纷一次性了结,这样两家企业既能消除商业影响,又能保全企业信誉。”
果然,双方眼前一亮,均爽快地同意了。方案找到了“最优解”,也解开了双方的心结,两公司负责人紧皱的眉头终于慢慢舒展开,露出久违的笑容。
携手并进促共赢
“法院既维护我们双方的良好商业信誉,又化解我们两家企业的矛盾。我们一起做了面锦旗,以表感谢。”近日,一面写有“情系企业解烦忧履职尽责办实事”的锦旗送至惠州中院诉讼服务大厅。
阎伟不由感叹,“伯达代表着传承,新雅则主打创新,两者应该相互融合而非互为‘假想敌’。行业巨头若因官司缠身不专注发展,还怎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案和解并不是终点,而是产业升级和经验推广。
如何从个案中汲取经验精进法院队伍业务水平?如何进一步为品牌产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林峥云又开始新的思考,与惠阳区人民法院交流商讨后,决定分头行动。
林峥云以该案纠纷化解为鲜活样本,以调解工作为支点,组织调解中心调解员开展法律素养培训,让法院调解力量在具备专业性的基础上提质升级。
与此同时,惠阳区法院第一时间开展走访调研,将司法服务前移至生产一线,了解惠阳吉他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梳理排查潜在的风险点,企业的“疑难杂症”也在定期的走访中得到了解决。如今,惠阳吉他产业涉诉案件数量已实现常态化“零新增”态势。
调解结案后,两家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企业发展,研发各自的新产品,并在年度购物节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今年,距徐某来到惠州创办吉他厂已整整30年,为纪念这充满意义的一年,伯达公司围绕30周年推出了一系列限量款产品;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智能硬件创业沃土上,新雅智能吉他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建设,预计年底就能落成入驻。
作为行业标杆的两家企业,正聚焦重点产品和能力提升,引领整个吉他行业不断攀高焕新。全球吉他产业的“惠阳声音”,正弹奏出更强劲的发展旋律。
此次握手言和,也让两家企业最终领悟:产业腾飞的密码,不在互撕互耗,而在携手同行。当行业龙头摒弃内耗,市场回报将远超预期。
这是惠州法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惠州法院聚焦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暖企助企“法治体检”,通过精准司法服务、高效解纷、强化执行等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2023年以来,惠州法院已成功调解涉企案件近8000件,涉案标的额达65.32亿元,助力1.2万家涉诉企业走出诉累。
(文中公司名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