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法官,谢谢你们多方协调推进收回涉案土地,两案涉及的共180多亩土地已经在等待动工了!”
6月底回访时,当事人的回复让执行法官曹单放下心来。涉案土地完成清场移交,施工建设终于提上日程。然而两年前,一起土地纠纷给项目建设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2015年,为增加乡村经济收入,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鼓励发展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业。在此背景下,刘某、李某二人与道滘镇某村委会签订了面积340余亩的租地合同。
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道滘镇被纳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范畴。恰巧的是,刘某、李某的部分租赁地块共计120多亩被规划在莞惠城际轨道范围内,该区域涉及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12个基础设施项目。
不久后,镇政府正式启动对该村包括刘、李部分租赁土地在内的拆迁征收工作。正当周围的征迁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时,刘、李二人却提出异议:“我们认为地上绿植和构筑物补偿方案不合理!”
补偿争议僵持不下,村委会与刘、李二人对土地返还问题多次协商无果后诉至法院。2023年6月,法院终审判决刘某、李某应向该村委会返还所有土地。
法院判决下来了,但纠纷并未因此平息。刘、李二人仍然以拆迁补偿未解决为由拒绝清除地上绿植和构筑物,村委会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4年4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曹单承接该案后,深感案件背后的重担与迫切。“对于拆迁征地纠纷,最好的解纷途径就是调解,让双方对结果都满意,才能真正案结事了。”
纸上谈兵难以了解全貌,凭借经验,曹单迅速展开实地走访,前往涉案地块现场调查被执行人占据土地的实际状况,并找到双方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为推进征地进度,村委会单方主张应由刘、李二人整理干净土地后以原状交还;而刘、李二人要求政府补偿到位,并坚称其无需负责清退地上构筑物。
曹单明白,除赔偿方案谈不拢以外,双方对土地返还方式有较大分歧,加剧了矛盾。经过与当事人深入沟通,曹单得知,双方当事人还有另一宗同样因征迁补偿引发的毗邻土地返还补偿纠纷正在法院审理。两案矛盾利益交错,双方均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执行工作一度难以推进。
“项目耽搁数年,案件利益又错综复杂,想办法一揽子解决才是根本之道!”在详细梳理案情后,曹单初步筹划了执行方案,计划运用审判执行协调、府院联动机制,逐个击破执行难点。
一方面,曹单带领执行团队联动道滘镇政府启动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多次耐心释法劝导,成功说服刘、李二人接受由镇政府围蔽涉案土地,并先行对涉案土地地上青苗、构筑物等补偿项目登记造册、启动评估工作,补偿问题后续另行与政府协商或诉讼解决,避免征迁补偿在执行期间加深矛盾;
另一方面,曹单主动联系生效判决法官释明判项,确认生效判决中“确定土地返还方式为按现状返还”,随即传唤双方到庭释明,在强化心理疏导与依法执行威慑的双重作用下,双方对土地返还方式达成一致意见,明确落实刘、李二人向村委会返还涉案120亩土地的方式和细节。
这一步,清除了执行的关键障碍。
就在上述涉案120亩土地清障完成交付之际,为实质性化解双方矛盾,曹单又打通审判执行协作,协同负责审理村委会与刘、李二人毗邻土地纠纷的审判法官,共同会商讨论毗邻土地的最优调解方案:针对毗邻60亩土地返还纠纷,初步促成由道滘镇政府向刘、李二人补偿地上建筑物损失6700万元,刘、李二人同意以镇政府围蔽土地的方式返还土地。
2024年以来,东莞第一法院已执结涉土地、厂房案件92件,共计为东莞经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释放土地、厂房面积118万余平方米,助力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