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开平市人民法院赤坎人民法庭携手镇综治中心、村委人民调解员,通过“实地走访摸民情、巡回审判化纠纷、调后说法普法理”的三步工作法,成功化解一起八村社联诉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2016年,百合镇儒东村的八个经济合作社将其各自分散所有的水塘地块联合整体发包给李叔进行水产养殖,通过“聚散合包”实现农地资源利用收益最大化。可是,自2021年年初起,李叔开始拖欠租金并停止水产养殖,导致水塘地块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损害了八个经济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八个经济合作社遂联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追讨拖欠的租金。
开平法院法官实地走访勘察现场查症结,精准锁定争议点。 受访者 供图
实地走访:勘察现场查症结,精准锁定争议点。案件受理后,法官罗雪峰首先尝试电话调解。致电李叔时,李叔称其同意解除合同,但提出2020年4月其承包的部分水塘已被征收,租金应予相应扣减。
为精准破题,罗雪峰迅速联合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及村委人民调解员组成工作组,直奔涉案鱼塘开展现场调查。由熟悉当地地理的人民调解员主动担任“向导”,带领工作组穿梭于水塘埂边,对照涉案合同图纸逐一确认承包地块范围、标记征地区域,精准核实被征收土地的实际面积和建设现状。
同时,结合镇综治中心提供的纠纷前期协调记录、征地政策落实情况等关键信息,工作组清晰梳理出矛盾的来龙去脉,为后续化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巡回审判:就地开庭化干戈,三方合力促和解。基于实地走访结果,罗雪峰决定将审判现场“搬”到纠纷发生地,在水塘旁的百年榕树下开展巡回审判。
榕树下开庭。 受访者 供图
庭审调解环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向村民释明政策,人民调解员用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疏导双方情绪,罗雪峰则结合现场走访情况释法析理。
考虑到李叔的实际履行能力,罗雪峰提出了“扣除已征地块对应租金、按照实际承包面积结算、用保证金抵销部分欠租”的调解方案。在三方协同努力下,双方当庭达成一致,签订了解除合同、分期支付租金的调解协议,并当场完成水塘地块退还交接。
“把庭审开到村里来,不用跑远路就能解决问题,法官和调解员句句说到我们心坎里,太贴心了!”围观村民纷纷点赞。
释法说理:庭后普法固成效,法治护航促规范。纠纷虽已化解,但源头治理的脚步并未停歇。为巩固成果、防患未然,罗雪峰庭后联合综治中心和村委人民调解员,为八个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及村干部带来了一堂“侨庭说法”微型课堂,以“身边事”作为警示案例,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租金核算、征地条款约定等法律要点开展专题讲解。
“侨庭说法”微型课堂。 受访者 供图
“以前签合同稀里糊涂,这次法官把法律条文拆成‘大白话’,以后再签合同心里亮堂多了!这种‘解决问题+教方法’的机制,真是既解近忧又除远虑!”一位村干部感慨道。
本案中三方联动的“审判+调解+普法”模式,既守护了村集体的“钱袋子”,更让“法庭+综治+调解”基层治理联动机制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目前,赤坎法庭利用该机制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化解涉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达130余件。
下一步,开平法院将持续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乡村大地,用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之路,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在基层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