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持续深化部门助企惠民十项措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夯实政府立法支撑
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强化和改进立法工作,健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工作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治理急需、企业高质量发展必要制度,推动绿色工厂梯度培育管理、企业金融服务、低空经济等助企惠民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出台。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及时清理各类与上位法及上级政策要求不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文件,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今年上半年,全市审查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339件/次,其中市本级审查192件/次。
发挥法律顾问作用
硬核支撑政府和民营企业
完善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持续做好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坚持“部门法律论证”+“政府法律审核”“双审核”制度。深化政校合作、提升优化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强化合法性审核质效,为各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点措施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动提供法律支撑。上半年,市级政府法律顾问参与处理法律事务412件,意见1500余条,成功助力国道G324线改线项目、广湛高铁项目、深南高铁项目、佛肇云高速公路项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北师大实验学校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展,有效降低政府在重大项目方案制订、决定、实施中的法律风险;参与审查出台一系列涉及燃气、供水、教育、医疗等基础保障以及企业服务、工业园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全面推进“电子亮证”、“亮码入企”、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等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明确联系人,强化工作指导和日常联系,及时跟进联系点反映的相关行政执法问题。上半年,市、县两级专项行动专班调研督导组到30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和60多家企业走访,共召开企业座谈会6场;行政执法部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等形式,随机回访企业350多家。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推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扩面提质、数字赋能。截至目前,出台第四批“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任务清单,覆盖34个执法部门、41类企业行业、160个检查事项,政策红利持续扩大。依托“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加强“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无人机+执法”的远程监管模式,提高执法效能,减少执法扰企。自运用“无人机+执法”以来,共派出无人机出动约1万架次,巡航约2万公里,排查推送线索4千多条,核查处理3800多宗。
完善涉企行政复议申请指引
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
完善涉企行政复议申请指引,积极运用“繁简分流”机制,推动涉企案件“简案快办、类案类办、繁案精办”,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办理的公正性、高效性。全市行政复议申请线上办理量占比提高到54.17%,切实降低了企业维权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强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规范监督,加强涉企行政纠纷处理,加大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力度。深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及时督促涉企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履行出庭应诉职责。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时要积极“出声出解”,大力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上半年全市行政复议纠错率降低至8.52%,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降低至6.52%,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100%。
优化涉企法律服务
降低涉企纠纷解决的成本
促进涉企公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通过开展代调查、运用共享信息进行核实等手段最大限度减证便企,对于企业基本条件具备、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材料的公证申请实行“容缺受理”,公证书出具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推动优化“仲裁+调解”机制,深入探索调解工作方法在仲裁案件审理中的应用,坚持立案促调、开庭必调、裁前再调,提高仲裁办案质效、延长仲裁服务半径、提升多元解纷效能,引导企业协商解决争议,降低涉企纠纷解决的时间成本。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仲裁案件15宗,审结11宗(其中,裁决结案5宗,调解结案3宗,调解撤裁3宗),涉及标的总额5054599.85元。成立市、各县(市、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深化“百所联百会”机制,推动县、镇级商会与律师事务所对接,举办“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周”“服务实体经济”等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法治体检”等服务近50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