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南站,被南来北往的列车唤醒。熙攘人流中,33岁的执勤民警李文洁大步穿过候车厅,警徽在顶灯映照下闪着光。这位有着12年警龄的“老铁路”“多面手”,刚帮旅客找回遗失的背包,又转身奔向哭闹的孩童——她的脚步,始终追着旅客最需要的地方。
从粤北深山的孤寂小站到看守所的高墙之内,再到全国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三次岗位变换,十二载春秋流转,个人嘉奖三次、优秀公务员三次、优秀共产党员两次,2025年广铁公安十大优秀青年的荣誉,是她在铁路公安战线步步坚实的见证。
李文洁为进站旅客指引乘车方向。
暑运期间,李文洁(左二)与同事在广州南站三楼候车室救助突发疾病旅客。
泥泞中扛起生命之重
2013年的乐昌车站派出所,藏在粤北韶关连绵的群山里。刚入警的李文洁背着行李报到时,面对的是“抬头见山,低头见轨”的日常。巡线、宣讲、维护秩序,年轻的她像上足了发条,每天沿着铁轨走两万多步,把“驻守”二字走成了习惯。
2014年的冬夜,一场突发的乘客跳车事故打破了小站的宁静。漆黑的路基上杂草比人高,泥水没过脚踝。李文洁跟着同事们摸黑搜寻,找到伤者时,她想都没想就蹲下去抬担架。锋利的碎石划破了手臂,混着雨水和不知是谁的血迹,在警服上晕开深色的印子。直到救护车鸣笛远去,家属紧紧攥着她的手泣不成声,她才后知后觉地疼,但那一刻,比伤口更清晰的,是一种领悟——这身警服扛着的,是人命关天的重量。
在深山驻守的日子里,李文洁见过铁轨旁绽放的野花,也见过暴雨冲毁的路肩。当她能准确说出辖区每一根枕木的位置,当沿线老乡见到她就喊“小李警官”,那颗入党时滚烫的初心,早已和脚下的铁轨紧紧连在了一起。
铁窗内点亮重生之光
2015年秋天,李文洁调任广州铁路公安处看守所,工作从“走出去”变成了“守进来”。高墙内,6个春节她都在岗位上度过,同事打趣她“上班下楼管别人,下班上楼守自己”。可她知道,铁窗锁得住人,锁不住心——这里的坚守,要带着温度。
在押人员张某刚入所时,整天耷拉着头绝食,说“活着没意思”。李文洁不急不躁,每天找她聊几句:“今天降温了,你家人那边应该也冷吧?不知道孩子衣服够不够厚?”“看看孩子这双眼睛,多亮啊。”起初张某不理,后来会哼一声,再后来,竟红着眼圈说“我对不起娃”。当张某出所时,突然转身鞠了一躬:“李管教,你没放弃我,我也不能放弃自己。”那一刻,李文洁觉得,所有的熬夜和耐心都值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监所实行封闭管理。怀孕5个月的她揣着孕检单请战:“我熟悉情况,让我上!”90天里,她挺着肚子巡查监区,给情绪焦躁的在押人员讲防疫知识,晚上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同事劝她歇歇,她笑着拍拍肚子:“小家伙跟我一起值班呢,这是最好的胎教。”
高墙挡不住阳光,她用这份坚守,让迷途者看到了回头的光亮。
人潮中守护旅途之安
2021年调至广州南站,李文洁像被按了快进键。这座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的“超级车站”里,她成了同事口中的“李文捷”——遇事决断快、出手捷。
“小宝!你在哪儿啊?”今年暑运的一个午后,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突然刺破了喧嚣:一位年轻母亲脸色煞白浑身发抖,眼神涣散地在密集的人流中努力地搜寻孩子。李文洁一边安抚哭瘫的母亲,一边用对讲机调度。8分钟后,她抱着孩子跑回来。当孩子扑进母亲怀里的瞬间,母亲紧紧搂住孩子,语无伦次。李文洁只是默默站在一旁,确认母子平安,便悄然离开。
转身刚想喝口水,对讲机又响:“3楼有旅客晕倒!”她抓起急救包就冲,疏散人群、测脉搏、喂药,直到救护车赶来,后背的警服早已湿透。
从清晨第一班列车的安检提醒,到深夜最后一班列车的站台巡逻,李文洁的微信步数每天都超过3万。客运站工作人员说:“警官你比陀螺转得还快。”她笑着答:“旅客平安出行,我转得值!”在这座永不打烊的枢纽里,她把“值守”变成了守护,让每个匆忙的脚步都踏得安心。
12年3个岗,岗位在变,初心未改。李文洁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藏着铁路公安最动人的日常:是深山里划破的手臂,是高墙内点亮的心灯,是南站里湿透的警服。这些细碎的瞬间,串联起她对“忠诚”的诠释——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每一步都踩在需要的地方。
此刻,广州南站的灯光依旧明亮,李文洁的脚步还在继续。在纵横交错的铁轨上,在南来北往的人潮中,这位铁轨上的忠诚守护者,正用又一个12年的约定,续写着属于她的平凡与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