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李建初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就是《反恐精英》,用他的话来说,“总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为广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核生化爆前期处置中队的核心成员,李建初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太多的感慨,“电影的画面惊心动魄,现实中的惊险也时刻存在”。
去年,广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在全国公安系统内部率先组建了一支核生化爆前期处置队伍,李建初与其他8名队员一起承担起了生化事件、化学泄露、核辐射等事故的前期处置工作,“永远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李建初说,这是所有队员的至高准则。
核生化爆队员正在进行应急演练。
“要确保万无一失”
9月的广州依旧闷热,正午的烈日带着滚滚热浪裹挟着整个城市,让人心生躁意。在某公共场地,十几个人退在一百米开外,只有李建初穿着厚厚的防化服趴在四十多摄氏度的地面上,缓慢拉开面前的黑色行李箱,随后逐一对箱子里的物品进行检验。在确认了箱子里所有物品的安全后,他才呼了一口气,静静地坐在地面上,此时汗水早已浸透了防化服,遮住了他的双眼。
“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经历”,李建初回忆道,当天中午他接到上级指令,称广州某地发现疑似危险物质,需要立即前往处置。于是他与一名同事、疾控中心、医院等单位和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现场。李建初为保险起见,让其他同事都退到百米以外,决定只留自己一个人进行处理。
由于核生化物质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相比,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因而也更考验处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李建初穿上隔绝式的防毒衣,手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慢慢走近行李箱,趴在地面上仔细研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围工作人员也越来越紧张。李建初端详一阵后伸出手,一厘米一厘米地拉开行李箱的拉链,慢慢地打开箱子,看到了药品、香烟、衣物等物品,随后拿出携带的玻璃瓶,将药丸、烟丝分别装入其中,用仪器逐一检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排查,终于确认行李箱中没有危险物品,排除了安全隐患。
“任何一点差池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李建初告诉笔者,核生化爆处置民警就如同钢丝上的舞者,每一次行动都如同一场生死赌局。赢了可以平安回家,守护公众平安,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让每一个队员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中队不仅每天要进行体能训练,还要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演练。负责中队的公交分局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陈立新说,无论刮风下雨,“每位队员每天要跑5公里”,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要穿上厚重的防爆服和隔绝防毒衣进行演练,“每一次演练完衣服里都能倒出一碗水”。
比身体素质更重要的心理素质。以实毒训练为例,队员们模拟在地下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他们必须使用仪器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毒剂并及时处理,“因为面对的是真实的有毒有害物质,队员们的心理压力会更大。”陈立新说。
队员每天要进行体能训练,还要模拟实战环境进行演练。
“最重要的是快”
与其他队伍相比,核生化爆中队的成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均有服役经历。
“在部队主要是处置突发事故,来到分局更侧重公共安全。”李建初告诉笔者,自己曾在部队服役18年,与在部队时处理交通运输事故、化工场所有毒有害物质不同,公交分局的核生化爆处置队伍主要针对地铁、公交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突。
2013年4月30日,正值五一长假前夕,城市被一片浓浓的节日氛围笼罩。下午四时左右,公交分局突然接到电话,对方称有人在某车站内一盆白色菊花里藏有易燃物品,情况危急。当时还在治安大队的李建初立刻和同事一起前往车站,开始了排查。
由于警情真假难定,为了避免引起恐慌,民警与车站工作人员一起发动近200人一起寻找,但寻找的过程并不容易。由于车站较大,站前广场上摆放的盆栽较多,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不露声色逐一查找,另一方面要持续联系报警人,确定报警信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晚上7时许,民警终于联系到报警人,并确认报警人因精神问题而虚构车站内有炸弹谎报警情的事实,这才解除了警情。
“最重要的是快。”该中队民警李华峰说,由于地铁站内空间狭小、人员密集,处置稍有延迟就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恐慌,而人员一旦恐慌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在第一时间确定可疑物质并及时处理。
李华峰告诉笔者,2014年10月4日,广州某地铁站内一位乘客因携带用于家庭洗刷墙壁的硫酸不慎泼洒,引起了地铁站内工作人员的注意,李华峰接到指令后两分钟内穿好防毒衣,手持检测仪第一时间前往现场,通过前期判断和仪器检测,很快确定了物质并进行处理,从确认到处置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期间没有造成任何人员或设备损伤。
为了提高民警们的现场处置能力,中队配备了全球顶尖的应急处突装备。笔者在中队训练基地看到,核生化爆现场侦测车、核辐射检测仪、危险物质识别仪、便携式X光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以手持式射线检测仪为例,“设备自带定位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α、β、γ射线以及放射性物质,一旦发现该仪器就会震动并报警。”李华峰说,大大缩短了判断时间。
“要让更多民警掌握应急处突技能”
除了核生化爆前期处置中队的二级警长,李建初还有一个身份——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除了日常的值班备勤和培训演练,李建初还承担起了组织指导中队队员、派出所民警、辅警以及地铁公司员工进行应急处突培训演练的任务,提升一线人员的前期处置能力。
不止是李建初,自该中队成立以来,9位队员每个人都多了“教官”这一角色,从核生化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到编写实用教材讲授核生化爆处置实操技巧,再到组织各派出所民警进行演练,仅是今年该中队就组织了应急处突培训演练近300次。
“应急处突单凭我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让整个公安队伍乃至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李建初说,“培养队伍和人才,是我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就在不久前,广州某地铁站工作人员发现地铁内有一个黑色的皮箱,于是立刻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民警使用X光机进行透视,发现内有充电器、电笔、玻璃瓶等物品,在做出“没有危险性”的前期判断后与核生化爆前期处置中队联系,中队专家赶往现场后进行确认,原来是一位纹身师傅不小心遗留在地铁上,里面并没有危险物质,从而支持了派出所民警的判断。
而谈及自己的家庭,中队队员们也感慨万千。“从来不告诉家人具体的工作内容”,该中队队员南洋说,在家人的眼里,自己就是个治安警察,专门打击“黄赌毒”。遇到重大任务,值班备勤要24小时轮班,他也总是以“出任务”来“敷衍”家人。
“如果家人知道你工作的具体内容后反对怎么办?”面对笔者的提问,南洋露出了爽朗的笑容,“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