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公安机关紧贴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公安机关十大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1
警力下沉守护校园平安
深入开展“护校安园”行动,5月17日起,每天抽调672名机关警力下沉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全面加强校园安保勤务,全市学校一键报警装置实现全覆盖。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对排查出来的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危安人员,全部由辖区公安机关落实管控措施。
02
“一站式”取证救助
建立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为目标的专班、专人、专业、专区“四专”工作机制,建成8个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一站式”取证救助专区,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一次性完成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询问、人身检查、伤情鉴定、物证提取、辨认指证等侦查取证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特殊保护。
03
全面优化老年人“四办”服务
坚持做好“上门办”,开通上门受理、送证上门服务,通过证件速递、邮费支付、全程速递信息查询等完成办理。全面实施“优先办”服务,建立老年人证照办理“绿色通道”,简化办证照片采集流程。组织做好“代缴办”服务,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收费方式,为老年人缴纳证照工本费提供多种选择。集中开展“精准办”服务,结合老年人群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反诈宣传引导,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
04
治理城市喇叭噪音
制定公安交警部门集中整治机动车乱鸣喇叭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梳理摸排辖区重点管控路段,研究增加禁鸣喇叭标志牌等基础设施。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线上媒体以及城区电子信息诱导屏,不间断宣传播放文明交通知识。
05
畅通生命救援绿色通道
建立健全交通事故救援响应机制,联合应急、卫健和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完善警医救援送治的绿色抢救通道。积极利用无人机等手段,加大查处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程序。
06
免费DNA比对寻亲
深入开展“团圆”专项行动,以查找解救被拐失踪儿童、打击拐卖犯罪为重点,推出就近免费采集DNA比对寻亲的绿色通道,在全市范围内设置血样采集点,接受DNA信息采集,让更多失散家庭圆梦团聚。今年以来,已成功找回失踪被拐儿童6人。
07
创新“邑警”服务企业机制
成立市公安局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建立服务企业微信群、“邑微警”受理入口、上门走访受理、实体服务窗口等线上线下服务受理渠道。建立企业需求响应机制,建立涉企微信群,搭建公安机关直接联系服务企业的桥梁。组织研究制定M字签证先延期再换发、上门办理港澳商务备案和涉外单位备案、对已缴纳社保或购买房屋等两类流动人口实施居住证即来即办政策、机动车注册登记“一站办”、危险物品道路运输通行证办理“零跑动”等9项惠商便企服务措施。
08
推行“5+N”联合调查
由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务管理中心、属地政府5个单位,以及案件相关的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成立调查工作小组,对全市发生的一次死亡1人以上或造成2人以上重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影响较大的道路交通安全案件启动深度调查程序,推动各地及时排查交通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落实整改和解决一批安全风险点。
09
深化“道路微循环”改造
按照“应划尽划”原则,完善标牌、标线及电警抓拍设备等设施,年内全市新增5800个汽车停车泊位、8000个摩托车停车泊位。持续推进“道路微循环”改造,对8段道路开展摩托车专用道建设改造;同时实施“社区微循环”改造,对重点路段重新施划地面标线、增加路内停车泊位、新建指示及禁令标志,并设置逆向行驶抓拍单元。
10
推进技术反诈体系建设
加强“国家反诈中心”APP宣传推广应用,建立日统计、周通报机制,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逐级宣传推广。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开发“邑安”反诈小程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反诈实时守防和预警推送,精准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
(长安评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