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公安开展警情“微治理”,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梁素雅 摄
针对重点时段、路段、场所周边,公安机关加强街面屯警。梁素雅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清远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聚力攻坚广大群众诉求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围绕重点民生领域全面推动落实,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目前,清远市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形成上下联动、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相继推出涉及车驾管、出入境、优化营商环境、执法司法领域的14项便民服务措施,营造出清远公安“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警情“微治理”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打架斗殴、涉赌、噪音扰民……这些看似是“小案”的警情,对广大群众来说却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严重影响着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清远市公安机关“小案不小办”,通过深入开展突出警情“微治理”,有效化解群众“烦心事”。
每隔半个月,清远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就对打架斗殴、涉赌、噪音类等各类突出警情进行一次量化分析,通过建立对各县(市、区)突出治安警情升降率对比通报机制,形成《整改通知书》后下发各地进行整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警情,清远市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微治理”,加大力度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市各地公安机关组建专门的巡逻防控队伍,并强化巡特警、辖区派出所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逻防范责任,落实“警灯长亮”工程。
针对重点时段、路段、场所周边,公安机关加强街面屯警和凌晨时段的常态化清查,全面提升对突出治安警情的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能力。
在城市机动车喇叭噪音治理方面,清远市公安交警部门制定了《集中整治机动车乱鸣喇叭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摸排全市机动车禁鸣区域、路段,以及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和拟新增的禁鸣区域、路段、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情况。
经摸排,全市现有机动车禁鸣区域、路段共20个,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2个;拟新增机动车禁鸣区域、路段2个,拟新增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3个。
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多措并举推进“全民反诈”
2021年4月19日,阳山县城南派出所辖区荣璟鞋厂班组长陈有彩,发现同事唐某某接听了一个电话后请假外出,两个小时还没回来,而且电话也打不通。陈有彩意识到唐某某可能被诈骗,随即将情况上报公司相关领导,公司马上联系了城南派出所。
此时,唐某某正准备将5000多元转账汇款到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由于民警及时赶到并极力劝阻,使其最终免遭财产损失。在2021年“全民反诈·我们在行动”——清远市反诈宣传进企业活动期间,清远市总工会对陈有彩等3人予以通报表彰。
清远市公安机关坚持反诈工作高位推动,成立市“治乱补短,全民反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案件预警通报机制、街镇挂牌整治机制、责任倒查机制、督导检查机制的四大机制,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作为重要抓手,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度提出量化要求,多措并举动员和吸引市民群众安装下载。
为了进一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切实落实清远市委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清远,清远已成立全民反诈宣传联动矩阵,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
清远市公安机关在全市各行业聘请65名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并发展3000余名党政机关部门领导成为反诈宣传员,建成教育、媒体、银行金融、通信运营商、企业五个行业宣传阵地,持续开展各类大小反诈宣传活动近千场次。在疫苗接种场所,民警发动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实现“双接种”“双防护”。
截至目前,全市共抓获涉电诈违法犯罪嫌疑人63名,其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2人,冻结涉案资金158.5万元。
打击道路交通乱象“最严交通安全整治”不收兵
2020年9月15日以来,清远市公安局牵头组织每月3次的全市“最严交通安全整治”行动。2020年全市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5.32%、26.43%,成为清远近25年以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少的一年。
9个多月以来,清远常态化开展“最严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不达目标绝不收兵。今年以来,清远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均排名全省前五位,公安机关牵头的22项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考评均为“优秀”等次。其中,5月份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和公安机关牵头的22项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两项工作均排名全省第一。
针对广大市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市区交通信号灯科学配置问题,清远市公安交警部门积极开展调研部署,聘请专业团队持续对清城、清新两区交通拥堵的路口、节点进行配时调控,优化放行和配时方案,提高通行效率,并对中心区域双向4车道以上未设置中间分隔护栏的道路进行全面排查。
截至目前,清远市区交通信号灯已完成改造6座,已完成联网16座;清城区共有7条道路已函告该区城综局整改,清新区已全部落实护栏整改。
为了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清远市公安机关全力畅通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生命通道,形成公安、卫健、应急等多单位通力协作、高效对接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合力,通过建立交通事故伤员快速抢救“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流程。
出动警力近8000人次“护校安园”不松懈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校园安全工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清远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护校安园”工作,5月9日组织召开全市校园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全警动员、分工包干进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四个一”(全面检查一遍、全员培训一遍、全部演练一遍、全体承诺一遍)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切实做好校园安保工作。
“五一”期间,清远市公安局组织全市治安、督察等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内部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整治。据统计,全市累计派出警力7635人次,检查校园1366间,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94处。
据悉,清远市公安机关已组建铁骑小分队,全面启动“铁骑护学”勤务工作。铁骑民警分别派驻到辖区周边学校,通过“机动巡逻+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时段派出多组警力投入路面一线,加大学校门前“分段式往返巡控”力度,旨在筑牢安全屏障。
“我们在学校门口、周边路口增设机动小组,定点执勤现场管控,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生命财产安全。”铁骑小分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安抚救助机制方面,清远各地公安机关相继推出未成年人救助专区,建立并下发《清远市未成年“一站式”取证中心运行办法(试行)》。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已建成7个“一站式”办案专区,均已投入使用。
优化办事窗口拓展便民服务渠道
以往办理车驾管、户政等业务,许多群众都有这样的印象:不仅要在工作日请假去业务大厅现场办理,还有可能往返多次,甚至往返几次都办不成。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累的实际问题,清远市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办事窗口,拓展便民服务渠道,让群众“一站式”“一网式”轻松办事。
在车驾管服务便民措施方面,全市车管窗口已实行节假日“错时办”,业务窗口在“五一”“国庆”等法定节假日不休息,为群众及时办理驾驶证换证、机动车检验审核、应急保障单位车辆上牌等业务。
为了方便驾驶人进行体检,全市车驾管窗口、机动车驾驶人考场、警邮合作网点、24小时无人车管所等场所推广使用驾驶人自助体检机。群众考取驾驶证和驾驶人换证时,只需带上身份证,即可通过自助体检机完成信息采集、体检结果上传等业务,真正实现了“自助办”。
目前,清远已推广应用互联网学法减分系统,机动车驾驶人学法减分可以“网上办”。在“交管12123”APP申请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考试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动后,驾驶人达到相关要求后即可申请减分。
针对车驾管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清远市车管所办证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受理群众咨询、建议、投诉和无处办理事项。该窗口安排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为群众解答疑问、协调帮办、反馈意见建议,让“办不成事”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站点。
目前,清远户政服务即将推出“户政服务全市通办”便民举措,服务内容包括出生登记、市外迁入、户口注销、恢复户口等57项户政业务。办事群众还可通过微信快速预约,就近办理相关户籍业务。
一线实践
出动警力1310人次
清远公安重拳打击
“黑油”产业链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非法经营成品油,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公共安全。使用“黑油”不仅损害车辆使用寿命,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伤害,“黑油车”则是行走在路面的“移动炸弹”。
自6月14日起,清远市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黑油站”专项行动,联合发改、应急、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织牢打击“黑油”犯罪的执法专网,打掉了一批“黑油站”,抓获了一批涉黑油违法犯罪人员,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6月14日至6月20日,全市公安机关出动警力1310人次,开展打击“黑油站”专项行动86场,查获涉“黑油”车辆18辆,捣毁非法加油点37个、“黑油”储存点36个,查获非法成品油175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名。
其中,英德公安捣毁非法加油点27个、“黑油”储存点27个;清新公安捣毁非法加油点5个、“黑油”储存点3个;连州公安捣毁非法加油点3个、“黑油”储存点1个;清城公安捣毁非法加油点1个、“黑油”储存点2个;佛冈公安捣毁“黑油”储存点2个;阳山公安捣毁非法加油点1个、“黑油”储存点1个。
对于“黑油”经营、交易、储存等违法违规行为,清远市公安机关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办实事
清远公安推出14项
便民惠企服务措施
(一)节假日“错时办”。全市车管窗口实行“五一”“国庆”法定节假日不休息工作制,假期时间,将开放车管所业务窗口,及时为群众办理驾驶证换证、机动车检验审核、应急保障单位车辆上牌等业务。
(二)驾驶人体检“自助办”。在全市车驾管窗口、机动车驾驶人考场、警邮合作网点、24小时无人车管所等场所推广使用驾驶人自助体检机,群众考取驾驶证和驾驶人换证只需带上身份证,通过自助体检机完成信息采集、体检结果上传。
(三)学法减分“网上办”。全市推广应用互联网学法减分系统,机动车驾驶人在“交管12123”APP申请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考试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动,达到相关要求的,可以申请减免现有累积记分中的记分分值。
(四)16类轻微交通违法“首违免罚”。5月1日起,公安交警对行人、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16类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违法次数两次以内的当事人以劝导教育为主,并当场消除违法风险。对3次及以上违法的,则依法处罚。
(五)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车管所办证大厅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群众咨询、建议、投诉和无处办理事项,由该窗口及时为群众解答疑问、协调帮办、反馈意见建议,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站点。
(六)老年人优先窗口。全市出入境办证大厅设置老年人优先办理窗口,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办证需求,提供“免预约”“一站式”服务,全面加强人工指引、后台处理、送证上门等服务。
(七)节假日“轮值办”。全市出入境办证大厅实行周末、节假日轮值办公,市区三个出入境接待大厅轮流对公众开放,其他六个县区出入境接待大厅根据办证需求情况开放。
(八)自助拍、自助查。全市出入境接待大厅设置“自助拍照机”“自助查询机”,群众可在大厅现场自助拍摄证件照片、自助查询出入境记录,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九)护照加注免费办。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免征部分出入境证件收费的公告》(2021年第22号)6月10日起,中国公民办理普通护照加注时,免收加注费。
(十)企业首套公章免费刻制。4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提供新开办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套公章、财务章共2类免费刻制服务。
(十一)旅馆业、印章刻制业特行证申办实行告知承诺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申领旅馆业、印章刻制业特行证时,公安机关一次性告知其审批条件、申请材料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审批条件并在规定时限提交审批所需的全部材料,公安机关可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并核发特行证。
(十二)户政服务全城通办。出生登记、市外迁入、户口注销、恢复户口等57项户政业务实现全城通办,群众可通过微信快速预约,在就近公安机关办理相关户籍业务。
(十三)开展特殊人群DNA采集鉴定。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被救助人员、流浪人员、无户籍儿童基础信息采集及DNA鉴定,为疑似走失和被拐卖人员的父母提供免费采集DNA样本,为打击犯罪、救助寻亲、无户籍儿童入户方面提供帮助。
(十四)公安监管服务网上办。全市律师、家属会见网上预约和被监管人员家属网上寄送钱款三项对外监管服务全部上线“粤省事”,实现免纸质证件办事、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和一窗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