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首推公安“一窗式”服务,群众办事时长缩短33.7%;开展反诈全民战,电信诈骗警情同比下降35.8%;诉调对接树品牌,调解成功率超过60%……自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东莞市在全市挂图作战铺开76项重点任务,一一落实160多项办实事清单,健全完善系列长效机制,筑牢政治忠诚根基,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推动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
东莞开展反诈全民战,电信诈骗警情同比下降35.8%。
办实事解急愁
市民严先生的驾驶证遗失了,他来到东莞市民服务中心的公安专区服务窗口说明情况,民警马上为他补办了驾驶证,只耗时十分钟。环顾四周,严先生赞道:“来公安专区办事,没有晕头转向的感觉,随便哪个窗口都能办,方便!”
严先生良好的办事体验,得益于东莞市公安局在全省范围内首推公安“一窗式”方式。在这一创新方式下,原来分散在公安各部门受理的183项涉民生类业务进驻市民服务中心,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窗口集中同一场所办事服务。同时,公安机关还推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公安“一窗办”,实现“就近办、一次办”。
自这一新方式推行以来,群众窗口办事时长(含等待时长)较改革前缩短33.7%,居住证制发时间从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户政“非即来即办”事项办理时间从11个工作日缩短为8个工作日。东莞首创的公安政务服务“一窗办理”新方式,还作为全省唯一公安政务事项列入“广东省营商环境创新工作事项”,擦亮了服务群众的“窗口”。
东莞在全省首推公安“一窗式”模式,将原来分散的183项涉民生类业务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实施一窗办理。
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东莞政法系统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查纠整改重要举措。东莞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深入细化,发布了全市政法队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任务清单,涵盖了治安、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方面累计160多项具体事务清单,向全社会递出一份公开承诺书,全力以赴高质量兑现。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东莞常住人口超过1040万,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广东省第三个千万人口城市。加强基层治理,满足群众需要,体现着城市治理水平,也与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来,东莞积极开展基层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持续筑牢市域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基层基础。
常平镇某小区189名业主怎么也没想到,法院仅用两个月就帮他们解决了头疼的问题。今年年初,因开发商逾期半年还不能交房,业主们集体起诉至法院,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鉴于案件涉及购房者众多、社会影响面广,东莞第三法院常平法庭收案后,立即启动前置调解程序,由多名法官联合开展调解,促成189名业主与开发商全部达成和解,快速化解纠纷。
针对人口倒挂严重、法院案多人少突出的矛盾,东莞着力构建诉调对接“1+2+3”机制,通过一个诉调对接中心和线上线下两个调解平台,构建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三大调解队伍,全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今年1—4月,全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8万宗,调解成功率超过60%,从源头减少了诉讼增量。“1+2+3”机制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并在全省法院会议上介绍经验,为全省的诉源治理闯出新路子。
请进来走出去
5月29日,厚街少年警校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厚街公安分局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警营开放日活动。市民们观看了铁骑交通指挥操、摩托车绕桩表演,机动队的特警拳术、防爆操演练等,孩子们学习遇到火灾、溺水等灾害的应对方法,详细了解新型毒品的种类与危害。现场,孩子们还试穿了铁骑警服、爬上高高的消防车体验,更加体会到警察叔叔的辛苦与不易。“烈日下,铁骑们穿着厚厚的警服为大家服务,值得敬佩。”市民何女士说。
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东莞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月底至6月中旬,全市政法系统各部门共策划近50场主题开放日活动,目前已组织开展了31场,邀请人大、政协、企业负责人、律师、媒体代表以及普通市民走进警营、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政法机关。政法系统开放日活动是东莞政法系统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政法工作新气象,“面对面”提出心中所盼所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举措。
5月28日,在东莞市司法局组织开展的开放日活动中,实地参观翻译室、远程网上办证室等公证业务场所并体验了办理流程后,参与代表们还对公证处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公证处有哪些业务范畴,能提供哪些服务,普通老百姓还不是很清楚,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老百姓更了解公证业务。”一位市民代表建议。
5月27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开展了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法院,近距离观摩法院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代表们还现场旁听了一宗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的庭审,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
队伍好不好,群众最清楚。在以敞开大门“请进来”的同时,全市政法系统各部门还主动“走出去”,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和法律服务——
政法委系统组建了“行走的宣讲团”,通过“订单式”讲座,深入社区、企业和学校,面对面解答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征求群众对政法工作的需求与意见;动员全市近万名网格管理员、25万名义警加入“大走访”队伍,深入出租屋、工厂企业开展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与意见征集;全市公安系统针对老年人、重点企业和重点单位的办事需求,推出“贴心办”“上门办”“专场办”“跟进办”等“四项办”服务……
在一系列“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中,东莞不但强力整治顽瘴痼疾、改进执法司法作风、推出为民便民举措,更使得实际工作接地气顺民意,民声期盼加快转化为民生实事。
建机制压责任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东莞在政法工作中,切实把问题整改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用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补短板、堵漏洞、破难题、固根本,扎紧织密制度篱笆,强化制度执行刚性,以确保政法队伍既风清气正又充满活力。
东莞市成立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通过压实主体责任,督促落实,动真碰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列出76项任务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为推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省驻点指导组的指导下,4月中下旬开始,东莞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前谋划,部署长效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明晰聚焦内容、存在问题,按照相关工作时间节点,主动加压推进,为全市政法各单位开展机制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东莞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健全完善四项长效机制。
政法队伍正风肃纪长效机制,重点围绕加强党的领导监督,加强政治督察、执法监督等机制建设,破解“一把手”监督难和“灯下黑”问题。
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重点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为执法司法权力规范运行铺设完备的“制度轨道”。
干警素质能力提升机制,重点围绕健全政法干警素质能力培养机制,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干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政法干部交流轮岗任用机制,重点研究建立完善政法干警交流轮岗、提拔任用机制、从优待警机制,让政法干警更有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
政法干警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是整治内容之一。东莞市各政法单位坚持立行立改,修订出台了《东莞市政法干警家属禁业清单》等制度,通过与市场监管、税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全面排查干警配偶、子女违规从事经营活动的情况。
目前,相关工作已进入查纠整改环节的关键阶段,东莞将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整顿不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