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州监狱坚持将为民办实事贯穿始终,以对外服务家属群众,对内提升改造效能两条主线为抓手,构建服务机制、提质机制、惠民机制“三个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展现为民服务新作为。
服务机制立足家属群众所需,真抓实干办实事。
实行封闭值班执勤模式前,监狱立足群众所需,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拓宽服务渠道,加强服务保障,搭建监狱与社会的良好沟通桥梁。一是强化会见办证大厅服务功能。优化OA办公平台审批流程,将原需纸质审批的10余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流转,为前来办理提审、提解、会见等对公业务的公职人员、律师提供便捷服务,通过“一站式”业务办理服务,让百姓“少跑腿”。二是精心做好罪犯亲属会见服务。为罪犯和家属搭建更加便捷的会见桥梁,扩容可视亲情电话、司法所远程会见等“线上会见”服务,增加每晚“线上会见”时间;在会见办证大厅配备急救药品、老花眼镜、雨伞等便民物品,并开展政策法规咨询等志愿服务,耐心解答服刑人员家属疑问。三是用心做好合作企业保障服务。进一步改善监狱劳动生产环境,在物流楼设置外来司机休息区并提供饮用水及防暑降温等设施、在人行通道铺设防滑地毯;不定期召开合作客户代表联席会议,认真征求企业代表意见建议,提升监狱企业管理服务质量。四是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建议。拓宽意见建议收集渠道,通过在会见办证大厅设置“意见征集簿”、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向社会各界代表、罪犯家属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梳理民生诉求,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问题清单销号管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问题。
提质机制聚焦罪犯改造效能,夯实本职抓要事。
聚焦罪犯减刑假释、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等切身利益问题,发挥监狱本职作用,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及社会资源调用,进一步提升改造效能,努力向社会输出合格公民。一是开发“减、假、暂”提请资格筛查系统。在省局的统一部署下,积极研发筛查系统,让罪犯减刑假释不达条件报不了,达到条件漏不了,审核了的变不了,着力堵塞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漏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该系统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领导的肯定并在省属监狱全面上线运行。二是将图书馆阅读服务送进“高墙”。与惠州慈云图书馆签订帮教协议,并设立“惠州慈云图书馆广东省惠州监狱服务点”,每月定期更新书目,每周有序组织罪犯借阅,有效满足罪犯个性化阅读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改造氛围。三是着力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问题。监狱率先在全省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驻监狱工作站,分批次对临出监前3个月的罪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罪犯掌握一技之长,获得技能证书并推荐就业,为刑释人员迅速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强化罪犯服刑保障。邀请专业眼镜公司来狱对视力障碍罪犯进行视力检查并配备眼镜;将内裤、袜子、塑料牙刷等易耗生活用品纳入劳动竞赛奖品范畴,增加物品的品类、数量,尽可能满足罪犯个性化购物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作用,实行社会医院远程会诊,监狱医院执行操作“点对点”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全力保障罪犯健康。
惠民机制辐射惠州社会各界,全心全意做好事。
深挖监狱法治资源、廉政教育资源,结合惠州当地群众需求,构筑常态化、长效性志愿服务机制,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普法机制。广泛开展普法进校园、普法进社区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净化校园环境,守护青少年成长。累计开展“向校园欺凌说‘不’”系列普法活动5场、法治警示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讲座3场、“向毒品说‘不’”普法进校园系列志愿服务活动4场、面向社区矫正人员法治知识讲座1场,共计受众超1500人。二是为惠州市长效提供廉政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惠州市廉政教育基地”职能作用,不断丰富警示教育形式内容,采取座谈交流、观看警示教育片、监狱宣传片等措施,强化教育效果,做好服务保障。今年以来持续接待惠州市各区县政法机关前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30余批次,共计受众超5000人。三是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监狱驻村干部张雨昌、凌涛两位同志全身心下沉基层,同村“两委”干部一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村“两委”换届、“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等工作,为帮助村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惠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