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有一个国家,她不靠掠夺、不靠殖民,完成了她的涅槃重生,她的名字叫中国;70年来,有一群人,他们心系民众,维护正义,守护公平,汇聚中国崛起力量,他们的名字叫人民法官。
藤山,粤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因山高林密,藤蔓纠缠,山路崎岖,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把这地方叫做藤山。从镇上进藤山,会看见白面仙岩。
这天,暮色从白面仙岩渐渐蔓延,雾气随山风在林子里氤氲,不觉间老庭长的脚步又加快了一些。老庭长虽将达退休年龄,但身体健旺,行走起来腰杆挺直。他每年都会选择一些曾经手的案子做做家访,家访的对象有在刑者家属,也有刑满出狱者,还有已逝的曾服刑人员家属。现正去的,是老庭长退休前家访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家庭。
“还行吗?小孩儿,咱还得走上一段路。”司机把车停在了县道边,进不来,老庭长估计是看我这几天来陪同他下基层家访有点累,给我打气。
“行啊,老庭长。”我在后面跟着,山路一直往山里延伸。“不过,回去后真得加强身体锻炼。”
“这就对了嘛,我年轻那会,首长常跟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庭长最喜欢讲他去当兵的故事,不过,说也奇怪,虽听过多次,但院里的年轻人就是愿意听。这不,在今年院里组织的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上,院里的老前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轮到老庭长发言,开句就是:“我年轻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应征入伍……”结尾也还是那一句:“从大三线建设开始,再到改革开放,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法院工作者永远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是克己奉公的,是维护法治的。”每到这一句,老庭长始终是那么激昂,那么坚定,好像是刚刚从激情燃烧的青春中走过来,这或者已经成为他最坚定的人生信条。
“老庭长,今儿去的这家是?”前几天去的,老庭长事前都会跟我做简单介绍,比如石河子围的许贵,1999年,因打架斗殴构成故意伤害罪入狱,刑满释放后,老庭长家访三次。那天许贵称,刑满释放后,老庭长的家访带给了他温暖和鼓励,坚定了他洗心革面的决心,从此认真工作和生活,最终成为了致富能手,办了养殖场,请了五十个乡里人,听说四十个工人即可满足养殖生产,但为了能给乡亲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十个人。那天我们要走时,他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拉着老庭长的手,硬是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老庭长拍拍他的手说,许贵兄弟呀,我代表乡亲们感谢你,保重身体,以后还来看你。
可今天什么也没说。“呵呵,待会去到你就知道了。”老庭长也卖起关子来,一边说着一边笑着,童心未泯的样子。
大约过了半小时的时间,转过一处林子,便看见了一户人家,看见我们来了,只见一个70岁开外的老汉带着一个后生迎了上来。
“庭长,您可真来了?您看我,您看我……”老汉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手欲伸又不敢伸。
见状,老庭长几步上去,一把将老汉的双手紧紧握住:“风林兄弟,我不是跟您说过多次吗?您比我年长,工作之外别叫庭长,叫名字不生分嘛。”
“对头对头,咋又忘了呢?来,快入屋,快入屋。”只见老汉侧了侧头,对身边一高中生模样的后生道:“宗槐,还不上前见过你枢汉伯伯?”后生听得,即快步上前向老庭长问安。
“嗯,你就是许宗槐?几年不见,长个了,壮实了,听你班主任说,你超出高优线103分啊,好样的,好样的。”前几天高考分数线刚出,此刻老庭长一脸满意的表情,这叫许宗槐的后生敢情是老汉的孙子。
入屋坐定,只见老汉又对老庭长说:“宗槐能有今天,全托您的福啊。这孩子命苦,幸得有枢汉兄弟接济照应,方不至辍学。夜承甘露,朝木乃发,枢汉兄弟大恩,许某及孙宗槐谨记于心。”一开始也不觉老汉言行特殊,但后面几句文绉绉的,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风林兄弟,看您说哪儿话,宗槐能考上大学全凭他的努力,也受到了您的影响,您当年可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啊。”
从老庭长的话里,听得出这叫风林的老汉还是个老牌大学生。我借着灯光,细一打量,只见客厅左墙立着两个书柜,其中一个全是线装书。但生活的压力已经把他压得全然没点儿知识分子的样子。据后来了解,许风林是因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过当致故意伤害罪入刑。
老庭长问许宗槐报什么专业,只见他毫不犹豫地说:“法律,我想长大后像您一样,投身法治建设,维护正义和公平。”
“对啊,枢汉兄弟,我常在他面前提起您,听多了,刚上高中那会儿他就立了这个志愿。”我想,许宗槐真的是选对了人生楷模,这可是一个用尽全力去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老法官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小时过去,要走的时候,老庭长对许宗槐说:“去到学校,好好学习。常打电话回家听听爷爷的话。生活上有什么的困难,只管跟你枢汉伯伯讲。”说完,我们向门外走去,许风林和许宗槐一起送我们。
“风林兄,留步留步,您腿脚不便,留步留步。”听得老庭长说话,我望了望了许风林走路,这才发现原来他左腿残疾。老庭长停了停,又说:“那年山洪暴发,课室倒塌,您为了抢救学生,自己的腿……”
老庭长话未说完,就被许风林打断:“枢汉兄弟,过去了,过去了,莫提,莫提。再说,我当时是孩子们的老师,自然义无反顾。”后来听老庭长说,许风林经此一事虽落得残疾,却始终无悔。
时已入夜,星星也亮了。老庭长坐上车,像前几天一样,掏出一本特具年代感的本子,写了几行字。我问老庭长,这本子都是记录家访内容的吧?老庭长见我好奇,干脆递给我。我随手往前翻了几下,所见果然都是家访记录:
1998年6月13日。大河坝屋张天胜,第三次家访。1989年盗伐林木入狱五年,刑满释放后在家务农,娶妻,有儿二,日子过得不错,现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2001年11月17日。榕树背村何大宝,第三次家访。1997年因合同诈骗入刑三年,刑满释放后往广州务工,做化工销售业务,后自己办厂,工人33人,守法经营,依法纳税……
再往前翻,赫然看见泛黄的扉页上写着这样几行字:国之复兴,在于人心,把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做进刑满释放人员的心坎里。治病救人不止在刑罚和监狱。
握着老庭长这本见证了国之复兴、法之完善的家访本,一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抬头遥望,只见繁星点点,晚风吹拂,撩动思绪万千:70年来,国之崛起、国之强盛,乃民之所幸;法不容情、却法外有情,乃民心之所暖。不觉间,眼眶一阵温热。
老庭长见我沉默不语,说:“这几天拉你下乡家访,辛苦了。”老庭长顿了顿,望了望远方又接着说:“我就要退休了,这个家访本,就送给你吧。听毕,我心中为之一震:“老庭长,这……”酝酿许久却无法道出心中的万语千言。老庭长仿若看清了我的思绪,坚定的把家访本置于我手中,再拍了拍我的肩膀,虽未言语,但眼神却毅然决然,我未再推辞。随老庭长的眼神望去,远方映出了一片农家灯光,仿如星星之火,手中接过这重若千斤的家访本,我深刻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心中的星星之火也越发蓬勃。
清风徐来,含着山花的香味。车子驶过村委会时,小广场方向刚好传来一阵广场舞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脑海中仿似映出了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捍卫这个国家的映像,70年前的那场仗,我们赢得千疮百孔,但如今,国人团结一致,兵不血刃,所向披靡。
坐在后排的老庭长,也跟着哼了起来,闭着眼睛。一开始声音还清晰,渐渐竟暗哑了起来,有点儿哽咽,黑暗中,我仿若还看见他眼角流下的两行泪水,滚落在他当兵时因公致残的左掌上,打那后,他再不能扛枪,转业到了地方。这一刻,我好像从老庭长的歌声中听懂了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他用他的热泪和他残损的手掌宣誓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