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召开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广州互联网法院白皮书(2019年)》(下称《白皮书》),并同步发布《广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审理规程(试行)》。
● 人均结案数全国第一
《白皮书》显示,成立一年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共依托智慧审理平台立案37688宗,审结27956宗,25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118宗,居全国第一。
在受理的各类涉网案件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类型相对集中,互联网知识产权及金融纠纷案件分别占全部收案数的56.87%和39.85%;二是争议标的额小,31.04%以上案件标的额在1万元以内;三是案件事实同质化强,如在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中,多数案件的基本事实、争议焦点存在较大相似性;四是地域跨度大,57.3%的案件当事人来自广东省以外的地区,所涉地域几乎涵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还有来自美国、新加坡等15个国家与地区的。
“大部分当事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地,这与当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有较大关系。”据介绍,该院案件当事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与互联网用户整体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相吻合。
● 打造智能诉讼服务体系
《白皮书》还显示,广州互联网法院依托信息化软硬件核心技术,建成“六个一键”智慧审理平台、“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类案批量智审系统”“E链智执”“E法亭”等,打造了具有标杆水平的智能诉讼服务体系。
在深化“一核多平台”应用基础上,广州互联网法院推进多主体协同共治,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粤省事”数字政府服务平台、“广州微法院”平台、“E法亭”等多维应用场景,打造“YUE审事”互联网审判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实现真正为当事人提供“线上全域覆盖、线下就近能办”的跨域司法、跨域政务、跨境跨法系公共法律服务协同智能空间。
一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智慧审理平台访问量986.6万,注册用户210335名,接受网上咨询10.1万人次,在线立案率99.98%,在线交费适用率100%,电子送达覆盖率99.97%,电子送达成功率98%。一审服判率息诉率98.98%,案件自动履行率69.55%,庭审平均时长25分钟,案件审理周期36天,分别比传统审理模式节约时间约3/5和2/3。
活动现场,该院还发布并解读了《广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审理规程(试行)》,对当事人起诉、在线审理、多元化解、电子证据、电子送达、在线庭审、在线执行、在线庭审秩序等诉讼全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规范,并提供广州互联网法院首创的在线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等4大审理方式的流程指引,充分保障在线审理活动的公正、高效。(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