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
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采取向农民工发放“法律援助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普遍组建了劳动争议类案件律师库,安排精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赔偿等劳动争议专业知识的律师为农民工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
△广州市法律援助处与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建立劳动争议案件线上调解机制,引导申请人选择尽量运用企业内部、工会、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促成劳动争议纠纷以和解、调解、联调等方式快速解决,节约司法资源。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司法所积极整合法律援助律师资源,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将法律援助服务移至劳动争议纠纷一线,通过“律师调解+法律援助+仲裁确认”方式化解劳动争议。
2020年1月至10月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33011宗,农民工受援人数为50319人,为农民工讨薪7.9亿元。
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咨询服务
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市的人民法院、劳动仲裁委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公布联系电话、援助范围、受理程序等维权信息,引导农民工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
依托广东法律服务网、“粤省事”法律服务专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农民工提供即时高效的法律咨询、法律指引和申请法律援助。
部分地市如云浮市把具备法治文化作品展播、公共法律服务案例展示、“中国法律服务网”“中国普法网”以及12348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查询等功能的“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验机放置在法律援助大厅,供前来咨询的群众使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2020年1月至10月全省共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11.5万人次。广东法律服务网全年办理涉及农民工讨薪维权的业务工单1404件,讨薪总金额3983万元。组织办理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转办案件60件。
加大农民工法治宣传工作力度
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推动市、县(区)把农民工普法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将500人以上规模企业作为重点普法对象。运用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常态开展专题宣传,每月9月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利用典型案例拍摄宣传片,开展以案释法、法制讲座,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提高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
2020年9月21日至10月31日,省司法厅部署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集中开展“宣传月”活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与民政、卫生健康、普法宣传、社区组织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举办“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法律援助宣传月暨“敬老月”主题宣传活动和社区巡回宣传活动,取得积极的效果。
促进劳资纠纷多元化解
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省现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74个、调解室141个。依托镇(街)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构建劳资纠纷预警机制网络,发现因劳资纠纷可能引发上访或过激行为苗头的,及时组织人员做好法律解答、思想疏导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妥善化解。如东莞市成立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参与市总工会及虎门、石龙、塘厦等工会点值班;联合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和人社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和及时化解各类劳资纠纷。
(广东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