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七章72条增加到九章132条,进一步细化补充了宪法和其他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建立健全保障权利得以实现的制度机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化走向更高水平。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东法院和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惩治工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服务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广东法院这样做
1、发挥审判职能
针对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如河源市龙川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两起未成年人涉恶刑事犯罪案件过程中,通过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向教育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强家校通力监管、联动机制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合力监管机制。
2、整合社会资源,挽救罪错少年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引入心理干预及辅导机制,促进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帮教工作。
深圳法院依托社工、义工组织,成立“青少年犯罪社工帮教站”,开展志愿者与缓刑未成年人“一对一”结对帮教的“共享阳光行动”,帮助未成年被告人重塑健康人格。
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茂名市司法局、社会福利院联合设置青少年感化点,安排被列为社区矫正对象的青少年到茂名市社会福利院提供社区服务,接受法治教育,激发失足青少年的爱心,提高社会责任感。
3、创新普法形式
广东法院综合运用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传统法治宣传活动,创新探索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微电影、音频微课等新形式、新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拓宽普法载体,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团省委合作,在《少先队员》杂志开设专栏登载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以漫画连载、以案说法等方式,进行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征和家校教育需求的普法宣传。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在华英中学开展“晓法talks——面对校园欺凌我们不再沉默”的大型法治演讲,并将演讲视频制作成法治教育课件,供佛山中小学校集中学习。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零距离普法“微体验”项目“法槌花开”,创新“法治文化体验、法院工作体验、庭审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体验、法庭角色体验、成长互助体验+量身订制”的“6+1”互动模式,用看得见、听得到、记得住、共参与的方式播撒法治文化。
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联动合作,推动阵地建设,探索完善法治宣传长效工作机制。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联合宝安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团区委等单位,在辖区设立44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覆盖辖区全部街道,并以法治教育基地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校园普法活动。
广东检察这样做
1、延伸检察职能
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办案期间,针对涉案未成年人有负面情绪等情况,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运用民行检察职能,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案件受害人其家属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情况,积极联系霞山区司法局指派法援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并在该案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诉讼,尽最大可能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2、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清远连州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新思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开设法治网课。原创录制法治专题视频网课,联合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以及当地新闻媒体在社会上开展广泛宣传,把法治教育送进千家万户。
举办法治视频大赛。联合连州市委政法委等单位共同举办“法护我成长”视频征集活动,为法治连州建设创造了良好氛围。
创新普法形式,提升为未成年人学法兴趣。检察人员策划编剧,创新形式拍摄法治形象宣传片、儿童话剧、防性侵普法动漫等系列未成年人法治宣传视频,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立体式宣传,全方位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以普通预防和精准预防相结合,依托法治副校长“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多场面对家长、教师的法治课堂,通过游戏、情景模拟方式引导家长亲子沟通能力及法治教育能力。联合教育部门对教师开展法治课培训,联合公安机关对学生及其家长、老师分别进行授课座谈,力求精准预防,筑牢预防犯罪防线。
多角度对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呵护祖国花朵,助力阳光成长
来源:南方法治报南方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检察霞山区人民检察院、连州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