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警组织“看不见的危险”交通安全第一课进校园。本报记者庞舒尹摄
民警对忘戴头盔的群众进行劝导。本报记者韦昌鸿摄
在广州,交警部门将交通安全课堂搬进物流园区,对重点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精准“送法上门”;在中山,“交通安全宣传进小区”项目打通交通宣传“最后一公里”,受众覆盖约180个小区20万户家庭;在河源,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服务区遍布各类交通标语,时刻警示过路驾驶员安全文明出行……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近期出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指引》(下称《指引》),指导各地市公安交管部门充分依托城市、农村、高速公路等3大类12类重点场所,作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区域,并打造一批普法示范区。
安全宣传全方位覆盖
广东是经济和人口大省,公路通车里程逾20万公里,外来流动人口超4000万。庞大的人流、物流、车流,给广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一直以来,广东公安交管部门致力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建立交通安全责任监管体系、农村地区基础保障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等六大体系,切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维护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群众安全出行意识,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治本之策。
根据《指引》,广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场所,将集中在媒体单位、公安机关场所和社会场所。其中,媒体单位包括广播电视机构、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公安机关场所包括交警执法站、省际检查站、违法及事故处理办事大厅、车管所办事大厅、驾驶人考场等;社会场所包括高速公路、国省道、驾校、城市楼宇商圈等。
“8月,全省新增42人被终生禁驾,最小的为‘00后’……”9月28日,省公安厅交管局召开中秋国庆假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一批高风险运输企业、车辆及终生禁驾名单等。这种每月一次甚至两次的新闻发布会,已成为广东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的工作新常态。
“每逢节假日等重大交通安保活动,一定要坚持分析先行、宣传先行。”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申勇强在多个场合强调。据了解,《指引》特别明确,各地在节假日、专项行动、重大安保活动前要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交通安保举措。节假日前,各地根据道路安全畅通情况进行分析,还要及时发布出行指引、安全提示,引导群众错峰出行、安全出行,同时每月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一批重点车辆驾驶人、隐患运输企业、深度调查警示教育案例等,扩大震慑力。
5G时代,线上宣传日益成为重要宣传阵地。
各地交警利用“两微一端一抖”等自媒体平台,积极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政策解读、交管业务指引、权威内容发布、安全提示等。同时,每月通过“交管12123”等APP集中推送一批交通违法大户、终生禁驾人员名单信息,加大违法曝光的震慑力。
走进广州、深圳、中山等地的车管所,电视墙、宣传橱窗、宣传手册上,“放管服”改革、安全行车知识等内容一应俱全……从交警执法站到车管所办事大厅、驾驶人考试场地,各地交警依托各类公安机关场所,打造线下宣传阵地,让办事群众进门即“受教育”,使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推动农村宣传阵地建设
城市、农村、高速公路、国省道、学校、驾校、客货运站场等,是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社会场所。
广东城镇常住人口占比超70%,珠三角地区城市群人口高度集聚。广东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瞄准重要交通枢纽、重点商圈、大型居民生活社区等城市人流密集出行部位,通过户外大屏、车身广告、交通诱导显示屏等,滚动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内容。
《指引》明确要求,珠三角9市大屏宣传覆盖率不低于60%,非珠三角地区覆盖率不低于40%.以“生命无价、酒后禁驾”为主题,深入大型居民社区、商业街区、涉酒场所、单位、厂企、乡村大力开展零酒驾社区、街区宣传活动。
广东农村公路通车里程逾18万公里。由于农村地区路况差、车况差、群众安全出行意识淡薄等原因,农村交通事故长期占全省总量50%以上。
《指引》要求,推动农村固定宣传阵地建设,辖区80%以上行政村需达到“有劝导站、有广播、有宣传栏、有墙体标语、有提示牌、有宣传员、有工作台账”等“七有”交通安全村的标准。
据悉,广东各地将根据本地农村交通安全形势和农村群众出行特点,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规范,每季度组织交通管理站、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站长和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员进行一次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指导、帮助站长、宣传员掌握分管辖区交通安全工作底数,进村入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中,“路”是承载交通行为的物质载体。《指引》明确,各地要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利用显示屏、标志标牌等常态化开展宣传工作。其中,国省道要依托平安村口、一灯一带、交通安全劝导站、交通管理站、村委会、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及固定执勤点等宣传阵地,在事故多发路段、易拥堵路段、城乡接合部路段、穿村过镇路段等8类路段,通过交通标志标牌、宣传横幅、交通广播等手段重点开展宣传。
重点人群针对性宣教
去年底前,广东全省驾校落实“五个一”活动要求,在驾校里开设交通安全宣教基地,通过事故体验区、酒驾体验区、模拟驾驶区……让学员以直观体验来感受典型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已成为广东“初驾者”的必修课。
安全素养的养成,除了驾驶员,还有娃娃们。今年秋季开学季,省公安厅交管局联合省教育厅开展“看不见的危险”交通安全第一课。现场,通过同步VR全景直播,并制作公开课程进行二次传播……广东上千万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同时收看。
“我们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幼儿抓起,注重‘小手拉大手’,达到‘教育孩子、影响家庭、带动社会’的效果。为此,我们还要求各地定期组织民警到辖区学校上交通安全课,或组织学生到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开展体验学习,每个学期不少于4课时,中小学校教育覆盖率100%.”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针对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指引》要求,在开学季、放假前、安全教育日、儿童节、全国交通安全日等节点实施“三个一”规定动作,即上一堂交通安全课、组织学生及家长签订一份《文明出行交通安全承诺书》、发一次交通安全提示短信。
作为重点车辆驾驶人员,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更是客货运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
《指引》要求,站场出入口、候车大厅、车内、场站内部要张贴各类宣传标语,引导乘客文明出行。值得一提的是,《指引》还要求各地积极利用“交管12123”APP,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点对点提示工作。对辖区高风险重点驾驶人,广东交警利用“智慧新警务”平台进行精准提示,并针对其不良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提示短信,每月至少1次。
交通参与者在哪,安全宣教工作就开展到哪。进入粤赣高速热水服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全第一”“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醒目标语。走进休息区,马上可以看到高速公路标志墙和交通安全知识展示走廊等,在后方大车停靠区,也可看到“降速、亮尾、控距”等行车法则。而在服务区的游客,无论是买小吃、特产,还是上洗手间,都会看见交通安全标语……
随着广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全省300余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宣传阵地将在10月底全面建成。广东交警将协调交通部门、高速公路、业务单位用好服务区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等宣传资源,为交通安全“亮屏”“发声”,让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普及,进一步提升广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据统计,截至上月底,今年广东全省各类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49%和24.16%,这与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文明意识、规则意识的提高密不可分。(来源: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