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警水面巡逻。本报记者庞舒尹摄
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东河道派出所民警向群众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本报记者庞舒尹摄
据报道,自今年入夏以来,广东地区已经发生多起溺亡悲剧。6月28日,惠州一对父母带6岁儿子在公园嬉水,因疏忽将孩子独自留在江中,结果孩子在挣扎过程中从游泳圈以及安全绳上脱出,沉入4米深的水底溺亡;7月9日,湛江雷州附城中学8名学生高考结束后到海滨浴场游玩,其中名男生到海边捡足球时被海浪卷走失联;8月7日,3名初中生在湛江廉江市石岭镇九洲江木岭村河段岸边玩耍时,其中1人不慎失足落水,另2人跳入河中施救,3人悉数溺亡……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一条条陨落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公安机关接报各类水上求助警情954起,其中接报水上遇险人员数781人。尤其进入汛期和暑期以来,溺水警情也进入高发期。对此,全省公安水警部门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主动担当作为,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实盾牌。
1、“云端”宣讲花样新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市民水上活动也逐渐增多。为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广东各地水警部门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工作。
7月20日,在广州东河道水警码头,一场特殊的防溺水安全宣讲如期而至。据悉,为配合校园防疫工作,广州警方“平安广州”宣讲团首次走进“云端”,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与全市逾80万中小学生在线互动。伴随着一片漂亮的回旋水花,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水上救援技能教官区警官驾驶摩托艇来到直播镜头前,帅气的出场方式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随后,一场惊险刺激的水上救生演练将直播间气氛推向高潮。
演练结束,画面切回直播间。“同学们记住,不要试图投入大海的怀抱,因为你一旦拥抱了大海,大海一个浪潮就可能把你带走。”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的金警官结合近期的溺水身亡事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盲目下水救生的后果。屏幕前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赞留言。
“意外意外,意料之外,如果我不会游泳,掉到水里怎么办呢?”宣讲的最后,金警官与区警官为学生们亲身示范“水母漂”自救动作,“抱住自己,变成大冬瓜,后背露出水面,双手下压水,抬头吸气,学会这个动作,就能让我们在危急关头保持自救呼吸,争取更长的救援时间。”
除了针对溺水事故多发的学生群体开展“防溺水”宣传,面向社会公众的警示教育也必不可少。8月4日,佛山市公安局融媒体工作室策划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防溺水&探秘佛山水警基地”的网络直播。当天下午,在“公安主持人”抖音直播间,警花“师姐”携手当地知名网络主播“C妹”,通过“小剧场+直播”的形式向广大网友说明了“野泳”的危害,并带领网友们“云参观”佛山水警基地。该场直播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渠道与网络主播的流量优势,进一步扩大“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的辐射面与影响力,累积观看人次近10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佛山水警进行水上救生技能训练。警方供图
2、练兵比武为实战
练为战,训为用。通常来说,水上有效救助的黄金时间往往只有3~5分钟,一旦超过,落水群众就较难有生还可能,这对水警部门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借助全警实战大练兵的契机,广东各地水警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水上实战大练兵,在实战演练中进一步提升水上救生救援能力。
烈日当头,碧波浪涌。6月15日,揭阳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支队组织开展了水上救生救援实战训练。当天下午,在揭东区政府前水域,10名参训民警身着救生服,驾驶2艘公安快艇与1艘冲锋舟进行“极端天气搜救落水群众”模拟救援。演练开始后,水上警察支队民警迅速集结,整理装备,按指示从支队码头赶赴榕东大桥的“预定事发地点”。“最快12分钟,最慢15分钟”,为充分预估水上救助的有效时间,民警们对实战演练河段的行驶速度进行了现场测试。此外,还演示了救生装备的使用方法,并对救生衣进行自爆和引爆测试。
此次实战训练时长2个多小时,严格按照揭阳市的水域特点与经历多轮强降雨的现实环境组织开展,为水上警察支队今后应对和处置水上警情积累了更多经验。
“利用光电取证系统,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水面目标,迅速出警,增强救助能力。”在6月20~22日举办的“水上专业技能——船艇驾驶”培训班上,汕头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民警告诉记者,熟练使用新警务应用设备,是此次培训学习的重要目的。据了解,此期培训课程由汕头市公安局水上分局50周岁以下从事水上执法工作的警辅人员参加,训练内容包括船艇驾驶、水上搜救、通信系统等科目。其中,光电取证系统是重点学习的项目。作为警务应用的新手段,光电取证系统由安装在船艇视野开阔位置的指向器与驾驶室内的显控、录像等设备组成,在白天通过高性能彩色电视摄像系统,夜间通过红外热像仪,能使民警对水面目标进行精准观察、追踪,达到安全出航、发现目标、现场执法以及取证的目的。
省公安厅水域治安管理处民警介绍,近年来,各地水警通过加强水警技能培训和设施配备,组建专业救生员队伍,推动地市政府建立水上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速度。8月底,省公安厅还将组织开展“水域卫士”杯公安水上技能比武竞赛,以练促战,战训合一,通过练兵比武提升民警水上救生技能水平,增强公安机关水上案件处置能力。
3、装备建设有保障
为满足水上救助的基本需求,广东各地水警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加购船艇、LED轻便移动灯、打捞网、搜索灯、水下成像探测仪等水上设备,在船艇码头和救援装备建设上进行了一次升级。
“目前,佛山水警基地泊位疏浚、栈桥安装、新趸船水电和网络接入等工程建设已顺利完成。”佛山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警大队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完善基地的配套设施,佛山水警于近期新购置了一艘趸船——“佛山特警趸1号”,以及双喷式智能水上救援机器人等一批水上救援装备。“眼前这个长约40米,连底舱共计三层,凸出海面7米左右的‘巨无霸’就是我们新的水上办公室。”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警大队原来使用的趸船是一艘水泥趸船,由于老化严重,存在舱室较少、船底墙壁漏水、板房结构变形、金属件锈蚀等问题,严重影响民警日常办公,存在安全隐患。新趸船到位后,极大改善了民警办公、训练条件和警用船艇的维护保养条件,为水警队伍全面运作以及水上救助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揭阳水警也新配备一款既可越野行驶又可横渡江河湖海的水陆两栖车,主要用于城市内涝救援、灾情巡逻、抗洪救灾、防汛应急抢险、野外救援等。该车即时切换的水陆模式、灵活快捷的机动方式,为水警部门快速处置涉水险情,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群众安全意识提升了,水警救助能力精进了,救助装备升级了,广东水警开展“防溺水”工作也更有信心了。如今,暑期接近尾声,秋季开学在即,但“防溺水”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为助力学生平安健康地回到校园,广东各地水警部门将继续绷紧“安全弦”,扎实开展网格化巡逻勤务,加强对辖区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以及治安动态掌握,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保持水域治安形势稳定。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