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法院在行动。
2024年,全省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执结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8.9万件,追回款项76.0亿元,通过“活封活扣”措施放活查封财产近200亿元;完善失信企业信用惩戒与修复机制,建立涉诉企业基本账户识别机制,调节不合理融资利率,妥善化解企业投资经营纠纷;建立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和简易清算机制,办结破产案件7159件,105家企业通过重整和解获得新生,在“危机”中找到“新机”。
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的某科技公司是一家兼备电气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和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服务多家头部新能源电池生产商和高端制造、物流企业,2023年—2024年产值达到5亿元。
2023年底,某科技公司的大客户出现产能压缩,无法及时交付货款,导致其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超期拖欠了上游供应商款项。2024年5月—12月,催款无果的供应商们陆续向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松山湖法庭提起14件诉讼,诉请标的额超过1000万元。
诉讼接二连三涌进来,松山湖法庭法官田野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她深入走访某科技企业发现,在细分领域里他们拥有高端人才支持、也有核心技术储备,况且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前景看好,“这一系列案件如果一判了之,极可能造成‘双输’的局面。”
这批案件中,东莞某五金科技公司追讨450万元欠款的案件最为关键,田野决定重点击破。她多次不厌其烦地在原被告之间调停斡旋,“可以提高违约金约定额度,保全账户一解封优先给你们打款”“如果闹到最后被告公司破产清算了,债权就是平均分配了”“共渡难关一致向前看,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优质订单”……
在法官的劝导之下,原告公司负责人方面原先强硬的态度开始松动,愿意扣减其年终奖和股东分红来减少其诉请金额。某科技公司也在努力协调,追加关联公司参与调解,代替履行协议。最终,某科技公司和东莞某五金科技公司达成调解方案,法院及时出具裁定并通知银行解封,解决了某科技公司的流动性问题。
这个案件的顺利解决起到了重要示范性作用,松山湖法庭调解员黄才玲说,其他供应商听到这个积极信号,都表示愿意配合调解,某科技公司也通过积极履行协议赢得了信任,最终14件系列案件全部调解和撤诉结案。
如今,在法院积极前端化解下,某科技公司的经营状况趋于正常,欠付供应商的货款也基本支付完毕。公司负责人说,在一系列降本增效工作之后,公司将与关联公司合作加大仓储机器人业务合作,服务广东高端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东法院将继续当好维护企业权益“压舱石”,做好护航转型升级“助推器”,搭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桥”,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