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4时,市看守所远程视频提讯室内进行着一场常规提审。不同寻常的是,犯罪嫌疑人林某某面对的并非办案民警,而是一个摄像头和一个电子显示屏。40公里以外,市公安局小榄分局升平派出所的远程视频提讯室内,这宗案件的办案民警黄晓,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完成了对林某某告知执行逮捕的法律手续。
这样的远程视频提讯室,到今年10月份之前全市将达到36间。除看守所里的9间外,其余将覆盖全市24镇区以及市交警部门。
近年来,通过全面部署建设法治公安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信息化科技开放性、透明性、全覆盖、无死角的特点,中山市公安局将“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开展。在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信息化科技手段正在成为监督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程序、实体规范性和合法性的“第三只眼”。
执法账本
远程视频提审省钱、省时、省跑腿
“先宣告检察院的逮捕决定书,在看守所那边由他签名确认,随后做执行逮捕后的讯问笔录,前后花了1个小时10分钟。”黄晓是升平派出所使用远程视频提讯室最多的民警。最近一次远程提审,他用时1小时,比普通提审节省了3个小时。对于远离主城区的偏远镇区,在远程视频提讯室启用之前,这样的效率是不敢想象的。
目前,全市共有两间试点远程视频提讯室,除了小榄分局升平派出所外,还有泰丰派出所。根据法律规定,普通提审需要2名民警共同完成。升平派出所距市看守所的车程约40公里,单程耗时近1个小时,加上现场等候、提审、送还等过程,最快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意味着,一次程序较简单的普通提审,就需要耗费2个民警至少半天的时间。
小榄分局法制室股长陆伟堂为记者算了笔经济账:按规定,远程视频审讯一名民警即可独立完成。去年该分局批准逮捕496人,每宗逮捕案件都需要办理执行逮捕手续。普通提审,每次2名民警往返平均用时以2小时计算,使用远程视频提讯平均用时仅需30分钟。每宗案件仅告知逮捕程序,就可以节省至少1.5小时。开车每公里油费大约1元,往返小榄分局与市看守所提审一次,至少需油费60元。那么,在批准逮捕人数496人的基数上,通过远程视频审讯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将十分可观。
市公安局法制监管支队提供的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公安机关采用远程视频提讯的适用对象达27525人次,若全部采取远程视频提讯,将可减少基层办案民警工作量82575小时。
“远程视频审讯室的建立,有助于刑事诉讼整体环节去繁就简,与检法机关刑事速裁机制相衔接,减少诉前羁押期限,减轻看守压力,体现了法治及时性。既让受害人及早感受法治公平正义,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市公安局法制监管支队副支队长段家兵介绍,远程视频审讯中,办案民警通过公安专网、音视频设备等,对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省了办案成本。更重要的是,远程视频审讯中,民警不和嫌疑人直接见面,避免了职务违法违纪,有效杜绝了廉政风险。
据悉,目前市公安局各单位远程视频审讯室正在新建、扩建中,计划投资额750余万元。到今年10月份之前,全市远程视频审讯室将达到36间,除看守所9间外,其余将覆盖全市24镇区以及市交警部门。
执法规范
100平方米办案区装22个摄像头
18日下午3点钟,起湾派出所内,副所长詹炎平打开两道门禁进入办案区视察。在视察各功能室的同时,他的一举一动也已经被办案区内的监控,全程无盲点地记录了下来。据介绍,这个大约100平方米的办案区域内,足足安装了22个摄像头,走廊里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头顶有一个摄像头,除了厕所里,讯(询)问室、信息采集室等区域,全部在摄像头的实时监控之下。
如果说远程视频审讯室的建立,让刑事案件审讯多了一双监督的“眼睛”,那么,在治安案件的办理过程中,这种监督模式则已经实现常态化。詹炎平表示,在派出所审讯时,违法犯罪嫌疑人认罪,但是到了检察机关审讯环节时,很多嫌疑人却又故意以“刑讯逼供”为由翻供,这种现象一直比较普遍。但是,有了审讯全程的视频监控,犯罪嫌疑人再“抵赖”就不再那么容易了。
“也就是说,从嫌疑人进入办案区域开始,直到嫌疑人离开,整个过程都在监控之下。一方面,是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民警也是一种监督和保护。”东区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朱伯威表示,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涉警舆情不断增多,处理不好就会导致警民不信任,进而影响公安部门的社会形象。
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推动视频监控全方位覆盖办案区。如此实现了对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全覆盖、全天候、全储存的实时监控,在促进公安机关重视打击犯罪同时,又重视保障人权。
根据《广东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设置标准》和《广东省公安派出所案管中心建设标准和管理使用规定》,目前全市96个派出所已经全面完成执法场所改造。段家兵介绍,执法办案场所的视频监控还安装了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并与督察系统相连,实现了对讯问、询问全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即时监控和跟踪监督,有效防止了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发生,有力地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加强了对违法办案的监督,有效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
执法监督
记录仪提升一线执法公信力
当前执法环境日趋复杂,人民群众对民警规范执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中山进一步提升一线执法公信力的过程中,执法记录仪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对于交警和派出所民警等一线执法人员,佩带执法记录仪以后,民警都会自觉地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执法形象。”段家兵介绍,配备并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在案,实现了对民警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克服了执法的随意性,促使民警更加注意文明规范执法。同时,执法记录仪的使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当事人的无理取闹和恶意投诉,对违法者形成震慑。
2015年12月19日下午,有群众向小榄公安机关报警,称有人将自己的车胎扎破。随后,小榄分局升平派出所民警杨润坚出警到现场调查,在小榄镇沙口社区新滘大街,其对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兄弟二人盘查时,两人拒不配合,并且暴力妨碍执行公务,对杨润坚等人进行殴打。期间,执法民警随身佩戴的执法记录仪,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记录了下来,这些录音录像也成为案件的重要证据。今年1月22日,犯罪嫌疑人陈氏兄弟二人被批准逮捕,3月18日,被移送法院起诉。6月13日,两人因犯妨害公务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市公安局法制监管支队副支队长段家兵表示,在执法现场,以暴力方式阻碍民警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民警应对不当,就会面临“有理说不清”的局面,一旦执法证据保存不全,执法活动将处于被动境地,民警的合法权益也将受到损害。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则有利于完整记录执法现场情形,有效固定证据,监督民警的同时也保护民警。2012年,中山市公安机关统一配发推广执法记录仪至今,群众对民警执法活动的投诉案件已经明显减少,而同时,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则不断提升。
目前,中山市统一配发的执法记录仪已经达1679台,主要分布于刑警、交警、治安、巡警和基层派出所等一线执法单位,其中各公安分局配发84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