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犯罪预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2015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今年5月,英德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未检办”)也正式揭牌投入使用,主要履行“捕、诉、监、防”一体化职能。
据英德市检察院数据,2009年-2015年,该市未成年人刑事涉案人数占审结的全部刑事涉案总人数7.9%,建立“未检办”将更有利于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和帮教。
利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和帮教
据悉,一直以来,英德市检察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前期已经成立了预防犯罪教育宣讲团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小组,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多元化预防教育,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寓教于审,注重案后回访帮教,取得一定成效。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今年5月,该院抽调具有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热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组建成立了“未检办”。“未检办”履行“捕、诉、监、防”一体化的职能,真正实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专业化。
据介绍,“未检办”工作涉及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刑事执行、诉讼监督、犯罪预防和帮教等,“在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中,检察机关的职能涵盖了整个司法过程,建立‘未检办’将更有利于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和帮教。”英德市检察院“未检办”主任邓扬城表示。
据通报,“未检办”成立以来,目前已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3件3人,批准逮捕2件2人,案件均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件1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案件正在审查中;公诉部门转来审查起诉案件2件3人,其中1件2人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件1人为未成年被害人案件,案件正在审查中。
打造四位一体的“英德模式”
记者了解到,在英德市检察院“未检办”成立之前,邓扬城曾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小组工作近5年时间,他本人兼具法学和心理学学士学位,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也有着较深入的了解。但此次担负起“未检办”重任,邓扬城坦言,目前还处于初步建立的探索阶段,很多工作制度尚未形成,下一步需逐步完善。“比如我们的工作人员还不足,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没完全到位,许多工作机制未完全建立起来等等。”
邓扬城透露,根据计划,下一步,英德市检察院将打造未检工作“多元化普法教育、保护性办案体制、社会化帮教机制、修复性救助制度”四位一体的“英德模式”,包括完善多元化普法教育机制、完善和落实各项保护性办案体制、建立社会化帮教机制、建立健全修复性救助制度。尤其是在保护性办案体制方面,要全面落实刑诉法等法律规定的各项特别诉讼程序,增强未检工作实效,完善案件办理配套体系,实现司法一体化。
建立社会帮教机制工作也是今年未检工作重点,将构建社会化支撑体系,营造互联互动的良好外部环境。“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办案机关以外的机构或组织、学校、爱心企业构建观护体系,建立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积极推进购买社会服务,构建专业的少年司法社工机构,加强社工培训,引导社工参与社会调查和加入帮教等。”邓扬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