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法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司法职能作用,多措并举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阳江全面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建设、推动阳江“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添助司法动能。
1
拓宽渠道强化法企联系
一是开门纳谏倾听企业心声。坚持开门搞整顿,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构建法院与企业家之间的良性沟通模式,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主动亲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江城法院与市房地产协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领域专题研讨会,针对房地产企业涉法突出问题,形成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全市法院积极参加“知识产权周”宣传活动,向商家宣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律法规;开展企业帮扶活动,与辖区内民营企业保持良好沟通,全市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10次。
三是延伸服务强化司法保障。江城法院向市银监局、银行协会提出建议,协力提高金融案件审理效率;阳西法院主动调研企业法律纠纷动向,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困难和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导向作用。
2
健全机制护企合法经营
一是建立涉企犯罪“零延迟”打击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六建”工作,对故意伤害、敲诈勒索、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侵害企业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依法惩处涉营商环境刑事犯罪,净化经济生态,优化投资环境。
二是建立界限区分机制。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准确把握和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的界限;坚持谦抑审慎善意文明平等保护的司法理念,理解、尊重、爱护企业家,为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3
便民司法搭建暖商平台
一是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拓宽立案渠道,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邮寄立案、跨域立案等服务,减轻企业诉累;整合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方便当事人多渠道获取审判流程信息,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诉讼服务。
二是贯通多元纠纷化解渠道。市中院与市工商联出台共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提出四个方面22条意见,共同推动涉企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源头,避免因诉讼时间过长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全市法院以调解方式办结涉民营企业案件220件。
三是开设涉企业案件快速审理通道。阳东法院深化商事案件“繁简分流”,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市中院成立速裁审判团队,推动简案快审、类案量审、繁案精审,为办案装上“加速器”;阳西法院组成专业审判团队,从快审理涉民营企业家刑事案件,及时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4
完善措施建立护商防线
一是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严格按照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审理产权纠纷案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规范、扶持和保护新型市场主体,健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司法环境。
二是健全困境企业司法救助机制。市中院成立破产审判团队,提升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水平,加速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重整,推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
5
善意执行护航企业发展
一是保障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江城法院与金融监管局、银监局派驻银行联络员组成执行工作专班,开展涉金融债权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开展执行流程云服务,依法适用失信惩戒措施,规范评估、拍卖程序和案款管理、兑付,保证财产处置公开透明。
二是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无不良诚信记录、有发展前景但暂无履行能力的困难企业,审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审慎适用拘留、查封、冻结等强制执行措施,尽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是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发挥司法指引、评价功能,对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及时解除失信和限高措施,促进全社会诚实守信,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