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牛儿”冯某松(戴帽者),王某海(红衣者)激动落泪。记者张中摄
“我等这一天等了22年。”5月18日上午,一个简短而暖心的认亲活动在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举行。1999年11月27日,王某海年仅4岁的儿子自行离家外出,音讯全无,王某海、张某德夫妇苦苦追寻二十余载均未果。今年,通过公安部的“团圆”行动,王某海一家终获团圆。当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张某德当场失声痛哭。
●回头一瞥难再见
1999年11月27日14时许,在深圳罗湖清水河打零工的四川人王某海像往常一样踩着三轮车去给雇主送货。刚出门没多远,年仅4岁的儿子“牛儿”嬉笑着跟着跑了出来。
“别出来,快回家去跟你姑姑玩。”王某海回头对着儿子喊了一声,却没想到这一瞥,与再次见到孩子竟相隔22年。
当天17时,送完货回到家的王某海没见到儿子,孩子的姑姑表示没留意到“牛儿”出去,也没见他回来。王某海的心咯噔一下,仿佛要跳了出来。
“整个清水河我们都找遍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他才4岁,还没来得及取大名……”回想起那天的场景,王某海低下头,陷入深深的自责。
次日,冷静下来的王某海、张某德夫妇来到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清水河派出所报警。
“接报后,我们立即组织警力帮助寻找,但由于当时城区路面监控设备不发达,暂未能通过视频查到孩子行踪。”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刑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张建浩介绍,随后警方对王某海、张某德夫妇进行DNA采集,并于2000年6月30日将相关信息录入省公安厅打拐系统。
●“梦里那辆三轮车离我越来越远”
2021年,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团圆”行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全力侦破历史涉拐案件及助力寻找走失儿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议,严格、高效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竭尽全力推进落实,同时抽调精干警力组成“团圆”专项行动小组,对辖区历史涉拐案件及上级下发疑似寻求对象名单进行深入研判。
2021年1月,罗湖公安分局接到上级下发的打拐线索,发现普宁人冯某松的DNA与1999年报警的王某海、张某德夫妇DNA高度匹配,随即对相关线索进行核查。1~4月期间,罗湖警方先后走访普宁、汕头、汕尾等多地寻找,并对冯某松及其家人、朋友进行询问,结合两次DNA核准比对结果,最终确定冯某松正是当年走失的“牛儿”。
“当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感到挺意外的,非常感谢民警帮我找到亲生父母。另外这么多年来,养父母待我如亲生儿子一般,以后的生活我暂时没去多想,认亲之后还是会两边都走动,他们都是我的家人。”认亲现场,面对记者的镜头,冯某松透露了一个埋藏在童年梦境中的回忆,“小时候经常做一个梦,梦见我在追一辆三轮车,三轮车越骑越远、越骑越远,最后消失不见……”
当听到儿子的这番话,王某海顿时又红了眼眶:“那个骑三轮车的人就是我啊!”
“当年这宗案件是以走失儿童报警,但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该案背后可能存在涉拐行为,相关侦查工作正在开展中。”张建浩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罗湖警方在“团圆”专项行动中已找回6名涉拐、走失儿童,助力6个家庭圆梦团聚。接下来,罗湖警方将竭尽全力,争取助力更多家庭团圆。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