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线索梳理研判、广泛摸排走访、深入调查取证,今年6月,清远警方分赴清城、连州、连南等地,对从事“四件套”信息交易、涉“两卡”“帮信”等犯罪份子展开收网行动。
截止6月29日,成功打掉犯罪团伙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缴获手机卡384张、银行卡224张、U盾14个、设备40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2宗,涉案金额约1774万元,不明资金流水约1.3亿元。
“四件套”成新的财富密码?
信息时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端,并以“暗语”等形式从事非法活动。当前在互联网平台搜索“四件套”,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床上用品信息外,还充斥着代表身份信息交易的新型“四件套”:以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电子银行U盾为主。
“出售、出借银行卡、电话卡,利润可观,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清远市民按照网络买家要求,以个人真实信息前往周边运营商、银行办理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业务,并以快递的形式将材料邮寄,换取千元不等的“好处费”。
办理各类卡的手续费成本不过50到100元,却能换来1000元收益?尝到甜头后的市民会通过重复注册贩卖牟利。不过由于多次注册会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进行限制,他们又会将目标瞄准亲朋好友,或直接借用、或隐瞒目标进行业务办理。出于信任以及对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直到个人身份信息被贩卖,这些“好心”的亲朋仍蒙在鼓里。
你可能在帮助犯罪
贩卖的个人信息究竟去了哪里?据清远警方介绍,大多流入了“黑灰产业”商家手中,成为电信网络犯罪中的帮凶。
以当前对群众“钱袋子”危害性最大的电信网络诈骗为例,躲在境外的诈骗人员会通过一种叫“猫池”的设备寻呼国内市民电话。作为一种便携式集成设备,“猫池”可同时容纳50-100张当地身份信息注册的电话卡,经过网络设置,诈骗人员便可实现“人躲在境外,拨内地号码”来进行电话诈骗。
在整个电信网络犯罪“产业链”中,由于各个环节分工明确,躲在境外的犯罪分子只需“购买服务”,便可得到身份信息、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用于“电诈、洗钱”等违法活动。
“相当于给境外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桥梁,这是在帮助犯罪。”据办案民警介绍,随意兜售个人身份信息不仅会被相关部门拉入“黑名单”,导致5年内不得办理相关业务,情节严重者还将受到刑事处罚,面临牢狱之灾。
当前,清远公安不仅成功破获一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及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还通过开展“净源”行动,重点打击整治“两卡”的开卡、贩卡、收卡等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深入推进全民反诈行动,有效从源头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的发生。
为形成打掉一批、惩戒一批、警醒一批的效果,警方还对试图参与个人信息交易的市民打上“预防针”,买卖“四件套”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同时提醒市民,要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以及账户存取工具,为共同打击“黑灰产业”提供助力。
(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