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110寻人报警求助事项,以联合勤务作战机制为保障,以“找到人”作为检验标准,整合多方资源、多种力量,建立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全市各公安分局同步设立分中心。经过近半年的实战检验,深圳公安机关在失联人员查找警情处置上已实现作战模式的根本转变,寻人及时率、成功率得到切切实实提升。
抓机制
顶层设计高效统筹
为实现高效统筹、精准指导,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找到失联人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人身安全,深圳市公安局成立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刘国周任组长的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刑侦、网安、交管、法制及其他技术部门协同作战,依托市公安局指挥部门现有工作岗位,专门安排16名民警,设置要素收集、要素审核、统筹调度、落地核查、过程督导、后续跟进等7个小组,实时提供各类资源和手段支撑,确保领导机构、专班人员、岗位责任、工作措施全部到位。
据介绍,深圳公安各有关警种、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全警突破固有模式,不分男女老少、失联时间长短、失联原因,只要查明失联人员确实处于失联状态,一律受理并全力开展查找工作;突破部门限制,统一查找,对失联警情统一受理标准、资源手段、处置流程;突破地域界限,全域查找,不论报警人在市内或市外、报警时失联人员到了哪里,均先行受理并开展查找工作。
今年以来,失联人员查找警情均在当日有效办结,其中86%为1小时内找回,寻人平均时长从原来的4小时压缩至44分钟。
抓前端
接警即查秒级响应
“家人失联,下落不明,焦急万分的亲属第一反应就是拨打110求助警方。现在我们做到了在接警即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压实责任,加上各警种的资源支撑,真正实现与时间赛跑,快速找到失联人员。”深圳市公安局指挥部处长敬渭清介绍。
深圳公安机关从规范接警前端入手,对失联警情保持高度敏感,严格按照人口走失警情询问要素,在110接报时询问关键要素,抓住敏感点,全面获取有关信息。同时,优化系统设置,处警时分级分类处置,对涉及未成年人、老人、精神疾病患者或有自杀、自残、被侵害等异常情况的,立即提级报告值班领导,迅速启动机制。各单位对接报的失联人员报警求助,只要查明确实处于失联状态,一律立即受理、即刻查找,同时向报警人开具报警回执,并及时向报警人反馈工作开展情况。
7月9日21时20分许,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坑梓派出所接到一宗老人走失警情,事主杨女士称其公公李某当日14时左右外出后一直没有回家,也未携带手机。因公公脑部曾受过伤,记忆力严重受损,很可能走失了。由于天色已晚又下着大雨,焦虑万分的家人拨打了110求助。
警情立即流转到深圳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一场多警种、多部门合成作战,争分夺秒接力寻人的行动迅速展开。坑梓派出所民警快速联系杨女士,询问走失老人的基本信息、着装细节、居住方位等,将相关特征第一时间通报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该中心立即展开线索研判追踪,巡逻警力、社区警力联动“义警”同步围绕走失地现场扩大查找范围,相关警种按照各自分工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当天22时许,民警在坑梓街道沙田社区比亚迪路段找到走失老人,并通知了杨女士。
从接到报警到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家,仅用时40余分钟。
据了解,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的建立,进一步理顺寻人求助警情从接警、派警、处警到资源支撑各个环节的职责,实现各作战单元间的资源共享和深度协作。这改变了以往各单位对失联警情分类受理、各自为战的做法,解决了查询资源分散、技术手段分头报批导致的力量分散弊端,切实做到对失联警情处置的“三统一”(统一受理标准、统一资源手段、统一处置流程)。比如,发生一宗失联警情,110接报后统一定性为“报迷失人员”,标注为“失联人员”,不再定为“求助”等其他类型。属地公安分局对接报的失联警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置。对重大敏感警情,立即报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采取紧急查找措施;对其他一般类失联警情,由属地公安分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分中心开展查找。
据介绍,如今深圳公安机关查找失联人员联动效率也提升为“秒级快速响应”。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通过云指系统推送“找人”相关核查指令,改变以往逐个打电话、发传真的联动方式,各单位专人值守、第一时间响应,响应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以上压缩至秒级响应,大幅提高查找效率。
抓合成
即时融合联动作战
7月16日19时17分,报警人杨某拨打110称,其患有自闭症的11岁儿子黄某不见了。接报后,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福永派出所立即展开查找,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合成作战机制,联合视频侦查、刑侦等部门进行合力查找。20时12分,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发现黄某的活动线索,立即通知派出所警力前往查找。20时50分,福永派出所就将走失的黄某安全送到其父母身边。
失联人员警情发生后,深圳公安机关通过搭建的110警情合成作战模块以及“失联人员查找警情”云指群,以网络视频形式展开合成作战。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在群内发布警情信息,牵动各警种快速查人找人,同步统筹各公安分局开展研判接力。多警种多部门联动作战,实时互通信息,为前方处置民警提供有力支撑;前方处置民警及时将现场情况反馈后台,前后互动;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扁平化指挥,点对点指挥路面警力联动,精准指导基层民警落地寻人,大大提升查找工作效能。
7月22日7时许,王女士泣不成声地向110报警称,其丈夫留下一条道别微信后关机失联。与时间赛跑,就是和生命赛跑。经了解,王女士的丈夫因身患疾病情绪低落,当天早晨在微信留言后,什么也没带就离家出走了。王女士心急如焚,发动众多亲友寻找丈夫下落未果后报警求助。民警一边稳定王女士情绪,一边启动失联人员寻找合成作战机制。经相关警种及派出所联合分析研判,发现王女士丈夫在某宾馆出现。
7时28分,民警到达该宾馆某房间门前,经多番劝说,王女士丈夫仍不愿开门,并要求民警离开。经综合研判,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认为情况紧急,果断指令现场民警立即破门,及时阻止了王女士丈夫的轻生行为。看到丈夫安然无恙,匆匆赶来的王女士感动得流下眼泪,悬在民警心头的大石也落了地。
深圳市公安局通过资源整合、手段集成、全面覆盖、合成作战,进一步理顺查找失联人员工作流程,提高了市公安局指挥统筹效率,明确了合成作战各参战单位职责。特别是针对跨区域走失警情,改变以往依靠一方力量寻找失联人员的不足,使得失联人员查找效率大幅提高,也极大提升全局上下对重大敏感案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以“找人”实战推动全局各单位进入联合作战模式,收到高效处置应对的实战效果。
抓责任
分级盯办闭环管理
3年前,患有轻度精神疾病的梁姓老妪出去买菜后走失,其子汤某找到龙华警方寻求帮助。3年来,民警通过视频查找、走访失踪人员老家、对接民政部门等方式,进行逐一摸排查找,但一直未能找到有用的线索。负责跟进此事的民警锲而不舍,一直用实际行动安慰家属。
今年深圳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启用后,经过海量信息分析比对和多警种合成作战,终于发现一条较可信的线索:龙华区人民医院一名住院患者与失踪的梁某相关信息较为符合。民警随即赶往医院找到这名住院老人,但老人相貌与失踪人员梁某的身份证照片差别较大。由于患者意识不清晰,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民警一时无法确认其是否为梁某,于是立即用手机拍下老人的照片并发给汤某辨认。
“这就是我妈妈啊!”虽然照片中的模样跟3年前走失时差别甚大,但汤某还是一眼认出了走失3年的母亲,他激动万分,喜极而泣。7月26日,与母亲重逢的汤某兄弟将印有“为民排难爱的奉献”字样的锦旗送到民警手中,表达深深的谢意。
这是深圳公安狠抓责任落实、接力查找失联人员的又一生动事例。
据介绍,在失联人员警情处置中,“接警——盯办——查找——结案——反馈”闭环运行是处置的最大特色。在接警环节,进一步明确启动的具体情形,规范主体类别、处置流程、责任划分,压实各单位责任。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对每宗“找人”警情全流程跟进,对失联警情的查找工作,严格落实盯办制度,组建专班、落实专人、明确专责。同时,对失联警情采取分级盯办机制,重大敏感失联警情由主要领导盯办,全程部署、全时过问;一般失联警情由分管领导盯办,实时跟进,及时排除风险。失联人员超过24小时仍未找到的,对该宗警情启动挂名盯办措施,确认属地公安分局责任领导,并根据责任挂名盯办;超过48小时未找到的,指令刑侦部门介入,指导属地公安分局开展后续工作;对跨省市寻人警情,及时将信息同步通报至涉及地失联人员查找服务中心,并上报省公安厅协调跟进。
刘国周表示,深圳公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将继续按照“一条不漏、一刻不误、一抓到底”原则,突破固有认识、部门限制、地域界线,不断提升资源整合、手段集成、全面覆盖、合成作战水平。对接报的失联警情,以最快反应、最急状态、最强手段、最优资源启动合成作战,确保接报警情第一时间处置、失联人员第一时间找到、家属关切第一时间回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