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的调解下,一起留存26年的土地纠纷——沙头角群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群利公司)和恩上股份合作公司(简称恩上公司)2000平方米征地返还地权益分配争议圆满划上了句号。
这起纠纷要追溯到1995年,当时沙头角政府将沙头角林场现有土地中的2000平方米用地划出给群利公司,但2008年市政府会议纪要记载了历史遗留的2000平方米土地在恩上公司70亩的征地返还地中。多年来,关于这块地的分配比例和补偿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如何分配成为摆在沙头角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面前的巨大难题。
2019年,沙头角街道主动而为,介入群利、恩上两家股份公司2000平方米征地返还地权益分配争议工作。街道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召开7次现场协调会,成立以专业律师背景的人民调解员组成的专案律师调解工作组,精准推进商讨解决这一顽疾问题的有效举措。
律师团队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现场走访调研,实地踏勘情况,框清土地“四至边界”,多次入户宣讲学习,让群众充分理解法律政策,引导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并逐一查阅分析土地档案的相关材料,积极寻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破解矛盾纠纷难题,一步步还原历史真相。
“这块地我们本来就占有80%的份额,现在按6折进行处理,已经作出了巨大牺牲,全部给群利,我认为不合理。”“哪个政策证明你们有这么多份额?不打折,市场价值和支付期限怎么算?”交流发言中,两家股份公司代表人寸步不让,关于分配比例和补偿问题一直僵持不下。
依法办事有形,法治思维无形,问题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以法治“定分止争”。街道调解委员会以点带面,决定牵住“牛鼻子”,从解决土地权益分配争议入手,采用背靠背的方法和双方当事人分开讨论。
调解员从土地开发的角度分析利弊,结合集体资产和城市更新公共利益的迫切需求,提示土地如果不能开发,不仅影响经济利益,还会耽误实业发展,损失不可估量,请求双方放下成见,立足于村集体的发展。听取了调解委员会的建议后,双方情绪渐渐释然。紧接着,调解员和律师代表就2000平方米土地的补偿问题乘势追击,通过了解双方的诉求后,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再次组织协商、反复协调,最终初步选择合作开发物业补偿的方案。
该案耗时近两年,经过调解委员会4轮的调解工作,今年5月20日,群利、恩上两家股份公司最终解决争议,达成共识,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