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惠城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看似寻常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林某自2020年12月份起,以制作并利用某冻品店假印章代替真印章的方式,多次在购买冻品时,使用假印章在购货凭据票上盖章,以伪造已付款的虚假事实,进而提走冻品店的货物,造成被害人损失两万余元。
但,承办检察官却就是否起诉林某一事陷入了沉思。
原来,这起诈骗罪有着诸多“特殊”之处:
第一,嫌疑人林某身份“特殊”。
林某是一位怀孕待产的准妈妈,如果将案件起诉至法院,不仅可能会让林某承受面临牢狱之灾的心理压力,不利于胎儿发育,而且会对林某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犯罪嫌疑人林某诈骗所得的用处“特殊”。
经核实,林某的大儿子为先天性脑积水患者,需要不定期地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林某家中还有一位一岁多的女儿需要抚养。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过大,林某误入歧途,以诈骗手段谋取钱财用于治疗儿子的疾病及补贴家用。
第三,犯罪嫌疑人林某诈骗案的情节“特殊”。
一方面,犯罪嫌疑人林某的配偶刘某某在得知情况后积极退赔全部赃款。另一方面,负责经营冻品店的被害方罗某在收到退赃款且得知林某家庭情况后,也对林某的行为表示谅解,向办案机关出具了《谅解书》。
综合上述案情,承办检察官在案件审查逮捕阶段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承办检察官在综合全案证据及案件事实后,初步作出拟不起诉决定,并于2021年7月9日邀请案件的侦查人员以及人民监督员等,组织召开拟不起诉听证会,同时询问被害人的意见。在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林某耐心释法并教育其以后要凭合法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切勿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生硬条文,而是可以浸润人心,教化于民的规则。惠城区检察院此次对犯罪嫌疑人林某诈骗一案组织召开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是全面响应与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少捕慎诉”司法理念的体现,让刑事司法更有温度,让法律温暖人心。
(惠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