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地处广州闹市中心的天河路壬丰大厦门前出现温情洋溢而鼓舞人心的一幕:广州市委政法委在此组织“情义广州街坊防疫物资捐赠活动”,由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广日电梯公司、白云山花城药业公司、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广州越秀集团、翔龙集团、马克威尔(广州)电气公司等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向日夜奋战在社区防疫第一线的“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捐赠价值人民币150多万元的帐篷、医药品、食物等一大批防疫物资。市委政法委领导出席仪式,对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善举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加入“广州街坊”行列,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各方面工作,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21日广州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州市委政法委迅速组织发动“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投入到基层防疫一线,发挥服务员、宣传员、信息员、巡防员作用,确保疫情防控和建党10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两手抓”。截至6月6日,全市共有“广州街坊”108.3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其中包括社区民警、政法综治干部、行政执法部门等专业力量10万人次,辅警、治安联防队员、治保会成员、网格员、地铁安检员等半专业力量73.6万人次,公交和出租车司机、车辆保管员、保洁员、快递员、外卖人员等行业性社会力量10.5万人次,热心平安建设的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等社区志愿力量14.2万人次。他们协助核酸检测781.7万人次,引导接种疫苗37.2万人次,派发疫情防控资料534182份,关爱居家隔离人员15510人次。
精心谋划布局,引领群防共治出新出彩
进一步发挥“广州街坊”品牌效应,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城市安全社会联动响应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广州街坊”品牌队伍评选活动,评选十大群防共治队伍,“最美广州街坊”,疫情期间,又特别设置了“最美战疫街坊”评选。
截至目前,通过“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小程序平台聚合了超过140万人加入到“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工作中,其中实名注册“广州街坊”超过49万人,每13名广州实有人口中就有一人是“广州街坊”队员。
4月23日举办“广州街坊”参与平安广州建设誓师大会,通过系列品牌推广,在“广州街坊”知名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越秀区“越秀邻里”,荔湾区如意平安骑队,天河区“天河群防”,花都区“秀全大妈”,黄埔区“靠埔青年”等子品牌群防共治队伍也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规模效应。
精诚排忧解难,传递“人间大爱”志愿精神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州街坊”们发挥志愿精神,参与社区“三人小组”开展排查登记,落实对居家隔离人员的“八个一”关怀措施,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组建“广州街坊·防疫先锋队”,组织有医学防护知识的志愿者全面入户排查重点人员;越秀区大塘街社区工作站开通“红棉热线”,对群众有求必应;荔湾区彩虹街组建“外卖跑团”,协助街道工作人员分发必需品,为行动不便的街坊送货上门;黄埔区“广州街坊·靠埔青年”,协助医疗企业分拣、包装医疗物资支援抗疫前线;白云区三元里街成立首支“湖北籍来穗人员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为老乡送上疫情期间的温暖和祝福;南沙区珠江街组建“红色娘子军”在线“接单”、线下跑腿……疫病无情,人间有爱。一个个暖心之举,汇成广州疫情防控征途上最美丽的风景线。
精细治疗未病,确保社会稳定平安有序
广州市委政法委指导各区党委政法委依托党群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禁毒工作站等阵地,下大力气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建设,同时着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号召并引导具有专业知识的“广州街坊”参与进来,建立完善全社会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的运行机制。
目前,全市170个街(镇)依托基层综治中心100%建成了“社会心理服务站”,全市村(居)一级“社会心理服务站”覆盖率达92.79%.各区纷纷打造心理服务品牌,亮点纷呈。例如,荔湾区重点打造“心灵直通车”“西关柔济-乐心驿站”,构建群众居心地。整合市卫生健康委“12320热线”、团市委“12355青少年热线”、市精神卫生中心“02081899120心理援助热线”,逐步实现热线间的相互转拨,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更便捷心理健康“一站式”服务。开通“长者心声热线”“困境儿童24小时救助保护服务热线”“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聚焦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开展“抗击疫情心理援助”“您安心救扶,我尽心守护”行动,为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减压辅导、情感支援、关怀慰问等心理服务。结合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在全市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评估工作,有效遏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和轻生案事件发生,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