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桌子,几把椅子,桌面上立着“当事人”“调解员”“记录人”台牌。这是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槟榔村党群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内的简单陈设,在此“坐班”的5名调解员,是被请回来的退休村干部。
“调解室就像一个门诊部,像看医生一样可以选择自己信得过的调解员。”积累了23年调解经验的退休村干部陈明儒这样形容他的“新岗位”。
空间不大,管事可不少。“差不多每天都有纠纷要调解。”陈明儒展示了厚厚一叠纠纷调解卷宗。“过去,槟榔村委会一旦闹起群众纠纷,往往是族群参与,动辄集体上访。”槟榔村党支部书记、村调解队队长何永英说,“这种情况如果调解员还是单兵作战是很难奏效的,只有调集足够的力量一起攻关,才能应对复杂的情况。”
调解有卷宗、行动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小小的调解室背后,是电白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90%的纠纷都能在村的层面调解。”沙琅镇党委副书记、镇综治委常务副主任王伙权介绍,沙琅镇探索形成了“四级联调”机制,分别是村(社区)一级调处、挂片领导和驻村工作组二级调处、分管领导和镇调委会三级调处、镇主职领导四级调处。
旦场镇青福村委会副主任魏福全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渔船补偿维修费的收据。“今年5月的一个夜晚,两艘渔船发生碰撞,双方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调解。”魏福全说,“有事找村委”成为青福村上万居民的自觉。
矛盾刚露头,调解抢前头。“任何一宗纠纷,一拖就可能拖出大问题。”王伙权认为,“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所在。应当抱着与当事人做朋友的心态,诉求合理的要帮上一把。不触及底线的,应当力所能及地为其解决。”
二季度,沙琅镇村级调解103件,镇级调解19件。
为了增强基层调解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电白推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机制,每年将安排经费400万元,对21个镇(街道)进行季度综治信访维稳工作量化考核奖励。今年以来,电白抓好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对上级推送的197宗重点积案开展清零行动,基本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