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山市排查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以来,全市政法系统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首要任务,用疫情防控战果检验教育整顿成果,推进教育整顿和疫情防控双发力、同促进,目前,实现了本地“零感染、零遗漏、零外溢”。
绘就“同心圆”,凝聚全员防疫向心力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同频共振、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落实各项防疫工作。
一是靠前指挥在“点”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庆新坐镇前线,一线研判、靠前指挥。严格落实“快、严、实”措施,按照“封闭区、封控区、警戒区”分区分级管理,确保每个环节严丝合缝。市委政法委派出15个督导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对全市性大规模核酸检测的1053个检测点进行督导,实现“问题清单”100%转化为“成效清单”。
二是党旗飘扬在“线”上。全市政法系统积极响应市委动员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政法英模精神,进一步优化村居“三人小组”常态化工作机制,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全市近6000名政法干警组成抗疫“志愿服务队”,赴全市277个村居协助核酸检测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政法保障,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专班在南区街道开展志愿服务(张永智摄)
市检察院抗疫志愿服务队到村居协助核酸检测工作(中山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三是警力投入在“格”中。结合“警员入格”“法官驻村”等活动,组织全市5000多名公安干警、300多名法官与“平安志愿者”一起,以排查员、宣传员、监督员、服务员的职责担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走街入户、上网入群、进厂到企,协助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隔离服务等工作,全力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练就“铁三角”,提升科学防疫执行力
将“三人小组”打造成疫情防控的移动“战斗堡垒”,落实精准排查管控要求,强化“铁三角”组合搭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疫情防控和居民服务的精准有效。
一是用肩膀扛起责任。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把社区“三人小组”传统做法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地区和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实行全员检测,固定专班、闭环落实,真正做到封闭区人员足不出户、封控区人员只进不出。严格落实“四个一”“三天两检”等制度,督促家属控住一道门,提醒物业守住一道卡,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目标。
市委政法委督导组到社区了解居家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张敏华摄)
二是用脚板跑出平安。全市政法系统对专项重点信息,进行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落地,做到不分昼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足不出户”封闭管理制度,核准、核实、盯准、盯牢大数据、信息化分析研判出来的重点信息,对密切接触者做到应查尽查、应核尽核、应隔尽隔,实现了防控效果“1+1+1大于3”。
三是用真心赢得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孕妇、孤寡老人、长期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需求,照顾隔离对象心理情绪,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地为隔离对象开展居家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封闭封控区群众的照顾和保障。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合理安装门磁系统,实现远程管控、实时交流、动态掌握的目标。
铸就“四方阵”,增强依法防疫战斗力
立足政法工作主责主业,突出“精、准、稳”工作要求,加大依法防疫力度,推动各项防控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精准研判确保高效。严格落实数据分析、推送、核查、落地等闭环管理,对大数据推送的信息进行专业技术处理,给数据“瘦身”后予以推送,真正让有效的疫情信息落地。
建立健全红码、黄码、绿码核查和转码工作机制,大范围、高频次、快速度开展核酸检测,抽调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综治干部,组建60支“三人特战小组”,协助落实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和黄码“三天两检”转码工作。连夜开展“入户行动”,涉疫黄码人员全部落实核酸检测要求,黄码清零行动取得全面胜利。
二是立体管控确保有序。司法行政部门围绕“三法一条例”等内容,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相关法律知识。坚决守好底线,做好交通卡口管控,在民众、三角、南头等9个镇街及各高速入口共设15个道路检疫点,切实严防疫情外溢。大力推广线上审执业务,推行网上立案、线上庭审和远程提讯,全力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民众公安分局在高速路口开展防疫检查工作(中山市公安局供图)
三是加强防控确保安全。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全员上岗,结合“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共查处网上舆情案件6宗,严防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三无”船舶整治,严厉打击走私冻品、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为防疫工作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山政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