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名法官通过“YUE法庭”开庭,法官、人民陪审员实现异地同框参加庭审。
新冠肺炎疫情为今年城市治理提出新的命题。南都2020年广州城市治理榜设立了“街坊点赞榜之羊城战疫”榜单,从各级各部门及社会企业收集到上百件优秀案例。7月13日,广州城市治理榜联合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调研广州互联网法院,深入了解该院报送的全国首个5G虚拟智能法庭“YUE法庭”战疫案例,以及该院成立以来取得的其它改革创新成果。
成立一年多
广州互联网法院收案8.4万多件,审结7.5万多件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介绍,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积极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互联网司法“广东经验”。
一年多以来,该院共受理案件84331件,审结75736件,法官人均结案2443件,在线立案申请率99.98%,一审服判息诉率98.99%.
该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妥善审理了网络互助、网络直播打赏、网络信用租赁等一批新交易模式案件,维护了网络交易秩序;妥善审理了大量小微企业快贷、涉众消费贷款等互联网金融纠纷,保障了金融业态安全;妥善审理了一批知名网络作品、电子竞技传播、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促进新兴业态规范发展,保护了数字文化产业智力成果;此外还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促进涉网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等领域作出了有益探索。
疫情期间
推出全国首个5G虚拟智能“YUE法庭”战疫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介绍,该院不断创新在线诉讼模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诉讼需求。例如,在全国首试5G网上庭审,不断完善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首创“点即达”智能短信送达系统,累计电子送达超30万次,案件覆盖率99.97%.建成“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至今存证逾8000万条,推动电子数据真实、快速固定以及合理采信。
该院首创金融案件批量智审系统,推动34053件金融纠纷快审快结。研发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实现区块链确权存证、侵权智能比对,文书智能生成完整度达95%,审结案件37267件。
推动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推出“E链智执”执行工作平台,依托在线执行分析系统、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对被执行人给付能力精准画像,在线执行适用率100%.
另外,作为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该院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规则提炼和输出。比如首创在线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方式等审理模式,缩短平均庭审时间和审理周期分别至23分钟和35天,为全国推广和规范在线诉讼模式奠定实践基础。
发布了全国首个关于在线庭审的规范性文件,维护在线庭审规范性、权威性,保障在线诉讼全流程规范运行。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对全国法院系统线下司法办案造成巨大影响。为有效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司法需求,确保各项司法审判工作“不打烊”,广州互联网法院利用积累的丰富在线诉讼技术和经验,率先出台依法处理涉疫情互联网纠纷的规定,并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出首个5G虚拟智能法庭——“YUE法庭”。
“YUE法庭”
不同场域法官、人民陪审员异地同框同步开庭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介绍,“YUE法庭”以视频分割技术为基础,集成虚拟直播、视音频、录制系统、绿箱等系统,仅需一块绿幕,即可将人物实时合成到虚拟庭审空间,实现不同场域法官、人民陪审员同框同步开庭,突破了庭审场域限制。
“YUE法庭”利用5G超高速网络,解决了传统场景布线困难、成本高等痛点,在虚拟空间为法官和人民陪审员搭建法庭、调解等虚拟仿真区域,能有效满足多元场景的切换需求。
由于成本低廉、搭建简易,“YUE法庭”能够有效缓解法院法庭供给不足的问题,方便法官及合议庭成以更加灵活、自主地进行庭审排期,大幅提高案件的审理效率和审判质量。
田绘介绍,今年初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一度严峻,受疫情影响,人民陪审员被抽调开展防控工作,陪审员数量严重短缺。同时,部分陪审员出于疫情感染的考虑,陪审意愿不强,致使法院合议庭组成困难。此外,人民陪审员前往法院陪审,易增加人员聚集感染风险,也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但按照民诉法的相关规定,除庭外和解案件,或者当事人主动撤诉的案件之外,如果是组成合议庭的话,人民陪审员还是需要来到法院进行庭审活动的。
“YUE法庭”上线后,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人民陪审员难到法庭现场陪审的问题。依托该法庭,法官和陪审员虽然是处于不同的地理空间,但在“YUE法庭”所展现出来的却是在同一场景里,可以开展无延时的沟通交流,法庭的审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今年2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张艳法官与两名人民陪审员,在身处不同空间的情况下,成功利用“YUE法庭”共同审理了一起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
审判和技术创新融合
“现在只要一个安静的地点,就能凭空变出一个法庭”
田绘介绍,“YUE法庭”通过庭审地点的画面实时合成,也让审判和技术创新实现了一次融合飞跃。
“以我自己为例,我原来在广州中院,一天审理二审案件大概在4件左右,审理一审案件可能就是每半天一件,办案量有限。”田绘称,而现在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年多的收案量就已经达到了8万多件,结案数也有7万多件,怎么做到的呢?
遇到这些案件,一定是需要增加相应的开庭次数的,如果按照传统的线下法庭办案模式,传统法院可能会受到法庭数量的限制,法官开庭要等待排期。而对于广州互联网法院的“YUE法庭”而言,只要找到一个安静的场所,搭一块绿幕,放置音视频设备,“就能够凭空变出一个法庭来,应该说极大地方便了法官和当事人”。
田绘介绍,按照最高院的统计,2019年全国有2/3的涉港澳的民商事案件都是由广东在审理,涉港澳民商事案件的当事人遍布于粤港澳三地,将来也可以通过“YUE法庭”技术实现三方远程开庭,该院前期已经尝试过粤港澳三地的远程视频调解。
“YUE法庭”为互联网法院的法官、人民陪审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庭审打开方式,法官不用再拘泥于实体法庭的数量来进行庭审安排,“如果是当事人提出工作日8小时内不方便开庭,这种情况下,通过法官、人民陪审员协商一致,其实大家也可以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来开庭”。
田绘称,广东属于台风、暴雨气象灾害比较频发地区,假设确定了开庭时间,因为天气原因合议庭成员或者人民陪审员不方便赶到法院现场,其实在家里也可以完成相应的审判过程。“YUE法庭的技术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想象空间。”
完成技术输出
已利用“YUE法庭”开庭审案546件
据统计,广州互联网法院在疫情期间,共利用“YUE法庭”开庭审理案件546件,调解案件278件,举办云课堂5期,开展“云”党建活动8次。
与此同时,该院还在“YUE法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延伸互联网司法的辐射作用,协助粤港澳大湾区20余家法院完成了在线诉讼系统一体化部署,拓宽了互联网司法辐射范围,输送了技术优势和经验,助力传统法院共同战疫。
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广州中院院长王勇在做法院年度工作报告时指出,2020年广州法院系统将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巩固疫情期间在线诉讼成果,加快推进诉讼模式创新,让所有法院都有互联网法庭、所有案件都能在网上审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