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东政法英模风采”系列报道②
编者按:11月23日上午,广东省政法英模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报告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广东首次在省层面开展全省政法英模巡回宣讲活动。为广泛宣传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弘扬英模精神,省委政法委联合南方+客户端推出“新时代广东政法英模风采”系列报道,积极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在锻造政法铁军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
小李的转变不是孤例。这些年,王文婷总是俯下身关注、付出,帮助数十名孩子改正错误、越过人生的一道道坎。也有很多未成年人受害者得到帮扶和救助,慢慢走出阴霾。
在呵护未成年人的路上,她不断探索,让未成年人和他们的家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亮”。
从非黑即白到“多做一点”
有人说,未成年人检察是“小儿科”,办的是“小案”,做的是“小事”。但在王文婷眼里,无论什么案件,对当事人而言,都是“天大的事”。
然而,王文婷参与办案的头两年,刑事诉讼法中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程序刚刚得到明确。和所有未检人一样,面对误入歧途的少年,如何同时承担“公诉人”和“帮教者”的双重角色,一度让她感到困惑。
“那时候,我们更熟悉公诉人的身份,天然要指控犯罪;而面对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还要帮助他们面对错误,更好地融入社会。”王文婷说。
从非黑即白的法律判断,到窥见犯罪背后复杂的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影响因素,观念的转变,是在办理一个个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发生的。
王文婷至今仍记得,自己刚入职时参与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
看守所里,行为人小白在检察官的引导下缓缓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母亲早年出走,父亲重新组建家庭,一度不再理他。直到有一次,因为自己闯祸,父亲在老师的要求下出现在学校。自那之后,在小白懵懂幼稚的认知里,偷窃成了得到父亲关注的方式……
“面对成长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价值判断畸形的孩子,单纯的惩戒远远不够。”看着眼前单薄的身影,王文婷觉得在办案之外,自己应该“多做一点”。第二天,她通过志愿者给小白送去过冬的衣物,并鼓励其改过自新。
收到这份意外的关怀,小白红了眼眶。他说,那是他第一个不“冷”的冬天。
案件办结后,小白主动告诉王文婷,自己找到了一份学徒的工作,而那些不算十分合身的衣服,他会一直留着,记住这份善意。
“这些孩子从误入歧途到重返社会的每一步,都是我们关心与工作的重点。”王文婷说,为涉案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普法教育、帮助他们重返学校或掌握安身立命的技能、给这些孩子的家长组织家庭教育……教育与感化、帮扶与挽救,贯穿了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始终。
在与这些“特殊”孩子的接触中,王文婷慢慢找到了办案的初心——“法律要维护公平正义,也要温暖世道人心”。
辗转三城
只为验证一份文件真伪
在案件办理中,王文婷也总是爱“较真”,她将“严把证据关、事实关”作为办案的底线,在每一个案件中深入现场、多方查证,不放过任何细节。
2014年,为了验证一份出生证明的真伪,王文婷曾辗转佛山、肇庆、广州等地,顶住证人证言互相矛盾、当事人多次过问案件并制造舆论等过激行为的压力,在行为人出生的医院进行调取证据,最终查明证据系伪造,从而顺利起诉犯罪嫌疑人,让其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未检案件关系到每个孩子和社会的未来,更需要与当事人、侦查机关、家庭与学校等各方反复沟通,下大力气调查与帮教,为孩子们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不久前,王文婷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少年阿飞因偷窃邻居的1万多元被抓获——如果只看涉案金额,对其批准逮捕几乎已是定局。
但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王文婷从阿飞的父亲、朋友和被害人的证言中“拼凑”出了事件另一面:他早早自食其力,挣到的钱也会补贴家用。而家庭经济困难、过早接触社会,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引导,才让他在一念之差中误入歧途。
“了解是改变的第一步,检察官理应是整个诉讼流程中最清楚前因后果的人。”为了争取与各方形成共识,王文婷付出了大量努力:她一边反复与阿飞的父母沟通,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一边积极促成阿飞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获得被害人谅解。
在此后举行的听证会上,综合考虑阿飞没有犯罪经历、认罪态度好、且愿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独自承担被害人的损失等因素,检察机关最终对阿飞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如今,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效果,检察官们仍在不断延伸办案的触角。
在办理一起摩托车盗窃案的过程中,她了解到一名涉案未成年人因故溺水身亡。尽管这起意外与案件本身并无关联,事故发生地也不在辖区内,王文婷仍决定“一管到底”。她与同事两次到60多公里外的事发地现场勘察走访,排查整理当地防溺水安全方面的隐患,并向有关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杜绝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从上好一堂法治课开始
在西部某偏远山区学校的法治课堂上,王文婷从佛山名人李小龙、黄飞鸿讲起,开展游戏和情景剧,努力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同时将预防性侵等知识穿插其中……
就在讲课之前,当地的同事曾告诉王文婷,村里的孩子内敛害羞,从未接触过预防性侵等话题,不擅长互动,让她做好心理准备。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那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为了上好这节法治课,王文婷下了不少功夫。这些年,她的足迹遍布9省18个城市,课程线上线下受众超过100万人。
在她看来,一个生动的课堂,能让更多人更好地用法治的武器保护自己。
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教育部开展 “法治进校园”全国宣讲活动。王文婷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广东检察机关唯一入选的宣讲人。选拔期间,她和同事们认真琢磨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经过无数轮备课与试讲,研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24节法治课。
而此后全国宣讲的经历,也让这24节用心“磨”出的课程真正经住了考验。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王文婷既要兼顾宣讲与办案,有时也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即使上午在医院吊针,也要保证下午站上讲台。”
更多时候,当地的孩子真挚热情,他们的每一次举手、鼓掌都让王文婷备受鼓舞。
未检检察官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在办案和普法的过程中,王文婷看到当事人的生命因为她的努力而变得更好,因而时常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
这份小小的成就感,成了她坚守岗位的不竭动力。从“全国检察机关首届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十佳标兵”“广东省检察业务尖子”到“全国法治进校园宣讲团讲师”……从检11年,在呵护未成年人的这条“追光”路上,王文婷不曾停歇,步履也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