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所以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刚性的,认为它和柔性的人情不可兼容。但是在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桥头法庭,有这样一位女法官,她巧妙地将法、理、情兼收并蓄于基层矛盾调解之中,以专业匠心和柔情诠释着一名人民法官化解基层矛盾、定分止争的真实内涵。
丁秀霞是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桥头法庭的法官,常年扎根在基层。近年来,桥头法庭充分发挥法庭“前哨”作用,探索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的诉源治理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的一站式解纷服务。丁秀霞正是从2019年开始负责法庭的诉调对接工作。
2021年11月,一名年轻女子来到桥头法庭,向工作人员咨询子女抚养权问题。工作人员按照程序引导她填写相关资料时,女子却迟迟无法成功提交,整个人失魂落魄的样子引起了法官丁秀霞的注意。
经了解,女子名叫小雪(化名),2019年11月,研究生毕业的她与男友小王同居未婚先孕,两人原本打算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因为各种家庭琐事多次发生争执,最终未能登记结婚。2021年7月,小雪(化名)与男友母亲发生争吵,男友情急之下动手打了小雪(化名),致使双方感情彻底破裂。
考虑到案件具有调解的可能,丁秀霞第一时间将案件委派给了设在桥头法庭的温泽旋家事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经过丁秀霞和调解员的多方努力,最终顺利促成双方就探视孩子的时间、方式签署了详细的调解协议,一场抚养权纠纷就此化解。
在桥头,类似温泽旋家事调解工作室这样的调解力量不止一个,从2019年起,桥头法庭联合辖区职能部门相继推动成立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莫满水调解员工作室、朱灼权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等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
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桥头法庭在聘请各村(居)委会基层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社区法官工作机制,由7名法官对接17个村(社区),通过专人挂点,前移司法服务关口,靠前一步调解纷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丁秀霞和法官助理都会到社区和当地的调解员座谈,一方面了解相关案件的进展,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具体个案给出专业的法律意见。
案件的调解过程,很多时候也是一个解结的过程,需要法官通过对法律和人情的认识判断,识别矛盾症结、悉心解纷。丁秀霞在处理民商事纠纷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善意和同理心,用春风细雨般的关切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坚冰与隔阂,重建双方之间信任的桥梁。
2020年到2022年期间,货车司机吴先生曾为桥头一家电子公司运货,最近几年,由于电子公司生意不景气,先后拖欠了吴先生近4万元的运费。
为了拿到拖欠已久的运费,吴先生就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了法庭。收到案件后,丁秀霞仔细翻阅了卷宗,并跟原被告双方进行了沟通,发现被告电子公司并非恶意拖欠运费,而是出现暂时的经营困难。找准突破点后,丁秀霞第一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正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在矛盾纷争中发现案件背后的真实苦难,体察双方当事人没有言表的希冀,往往更利于解决问题。在丁秀霞耐心分析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之后,原告吴先生最终同意被告提出来的分期付款方案。
在日常工作中,丁秀霞除了承担繁重的审判工作,担任社区法官参与诉源治理外,她同时还在桥头的中小学担任校园法官,经常走进学校、社区带领同学们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2023年暑假时丁秀霞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当时他们围绕一宗肖像权名誉权纠纷进行了公开审理。
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整个模拟法庭过程紧凑、流畅,丁秀霞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了真实庭审的全流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让法治意识、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们心中扎根。
作为校园法官,丁秀霞还会参与化解校园纠纷,助力打造“无讼校园”。11岁的小羽(化名)是桥头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在午休快结束时,他故意弄醒同学小辛(化名),随后两人开始追逐打闹,在此期间,意外发生了。
这次意外导致小羽(化名)的门牙断成了三部分,后来小羽(化名)家长闹到学校,要求涉事孩子家长和校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近9万元。事发后第一时间,学校就将此事通报给了当地教管中心,教管中心则联系对接了校园法官丁秀霞。
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法官丁秀霞将案件交由法庭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经过几轮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丁秀霞以法作舟,以调为桨,承载着司法为民的情怀,在公平和正义的海洋里不断前行。2022年度她荣获“东莞市调解工作先进调解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