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竞赛使我对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能、数字检察履职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谈及参与竞赛的心得体会,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大三学生冯雅雯表示,这对她的法律专业学习有重要引导作用。经过现场答辩,她参与设计的以监督旅业经营者依法履行报告注意义务为主题的法律监督模型获得优秀模型奖。
日前,江门市未检综合履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在开平市检察院举办,由五邑大学政法学院老师、江门市检察院相关部门人员担任评委。评委们从作品内容、监督点、监督路径、监督治理成效、现场效果五个维度出发,现场打分评审,评选出最佳模型奖、优秀模型奖等奖项。
江门市未检综合履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在开平市检察院举办。 受访者供图
本次活动除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推动全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深化数字检察履职理念和履职能力以外,在备赛、比赛的全过程中,江门市检察机关还结合与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开展的“未检双导师+”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带领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在读大学生共同参与到未检数字建模工作中。
奏响检校合作“二重唱”
今年6月,江门市检察机关联合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启动检校联动“未检双导师+”法治人才培养计划。31名来自五邑大学的法学、社会工作学专业的学生,正式向江门市两级检察机关的8名未检检察官和7名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博、硕教师“拜师”,开展为期180天的共学共研活动。
导师制在多个高校都有设立,而“未检双导师+”却有所不同。据悉,该项计划是江门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与五邑大学政法学院为激活党建互融互通效能,推动检校之间法学理论研究、司法实务调研、人才协同培养进一步走深走实,搭建的合作新平台。
“很期待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用法学的知识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用社会工作的知识走进青少年的心灵,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陪伴青少年的成长。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学员代表杜月仪在启动仪式中谈到。
奏响检校合作这曲“二重唱”,是为了通过法律人才培养与交流,实现检察机关与高等院校资源共享与双向赋能,共同推进法学教育、社工专业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为国育才”和“赋能增效”的双目标。
谱写数字建模“新乐章”
微雨过后,阳光撒落,波光粼粼的潭江水面一片好景。此次竞赛的举办地点是在潭江边上的开平市检察院。参赛的未检导师和学生逐一上台,对模型作品的要旨、基本概要、数据分析方法、监督方式、监督成效、法律法规依据等情况进行汇报,从数据中筛查出监督线索,挖掘社会治理的漏洞堵点,提出破解难题的方案设想。
这是一场侨乡检察系统的业务“比武”。作为本年度笫四季度党建+业务主题活动,此次竞赛结合了全市“未检双导师+”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实施。未检导师代表韩凝认为,这是强化大数据思维与检察工作模式的有机融合,既能推进数字检察“产、学、研”的有机融合,又能提升未成年人四大检察一体化监督效能。
导师带教,掌灯引路。江门市精心选派的8名检察导师,或是深耕刑事司法实践的专家,或是精通综合业务的通才,或是擅长法治宣传的能手。
检察导师们根据同学们的专业特点和个人特长,通过邀请同学们走进检察院听专题课、引导同学们参与法治宣传工作和“护苗”志愿服务、挖掘校园周边的社会治理问题、师生团队共同开发法治宣传课件等多元化的“研学+践学”方式,让同学们有机会走出“象牙塔”,在课堂外的鲜活司法实践中把法学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筹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江门市检察机关开展检校联动“未检双导师+”法治人才培养计划。 受访者供图
此外,本次的数字法律监督竞赛作为培养计划的“年度大考”,更为学生思考未成年人保护社会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竞赛现场作汇报代表的,有检察导师,也有在校大学生。各参赛团队从禁止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监督旅业经营者依法履行报告注意事项等角度,结合侨乡地方实际和司法实践提出了他们关于社会治理、法律监督的方案。
大学生们虽不是从事司法工作的机关人员,也未有如检察官一样丰富的案件办理经验,但零星火焰汇聚后亦能有烁烁暖光,在检校导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也从贴近未成年人的角度为法律监督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检校合作,硕果累累。“这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既是江门检察机关两级未检部门贯彻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的切实举措,也是‘未检双导师+’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成果汇报。”江门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宏康提到,全市未检机关要以这次竞赛活动为新的契机,坚定数字化改革决心,拓宽大数据法律监督数据来源,进一步推进大数据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加强技术与业务相互渗透。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江门市检察机关的检校联动“未检双导师+”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所在地区未检特色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结对项目,切实提升了学员对司法实务的了解和加深法学理论的研究,为法学学生们提供了增长才干新平台;同时也在更多的青年心中种下了“护苗”的种子,通过不断引入“外力外智”的“活水”,推动新时代江门未成年人检察事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