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业大街的后起之秀,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拥有比亚迪精密、海能达等一批百亿级、十亿级领军企业,以及亚辉龙、方正微等一批细分领域代表企业,是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中“低碳智造核”的主阵地。
在这里,有7个社区,各类企业万余家,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因为工程项目建设量大,劳动纠纷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
面对这一情况,宝龙街道全面探索党建引领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创新打造“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群众信访、调解、法援、诉讼等诉求集中办理,一站式解决各类劳资纠纷。
何为“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平台?它有何神奇的“魔力”?
宝龙街道通过这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融合了调解、法律援助、仲裁、司法四大要素,运用点单、配单、送单的“速运”式工作法,有机结合“调”的灵活性、“援”的便利性、“裁”的规范性、“诉”的权威性,形成“调援裁诉”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全面协同的争议处理工作模式,将劳动争议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心头,走出了一条“零距离”服务群众之路。
一站办结
整合资源打造解纷便民平台
17岁的小李没想到,自己只跑了一趟窗口,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维权。
他在一家工厂辛辛苦苦干了2个月,最后却只拿到了700元的工资。按照当地的工资水平,小李至少可以拿到1万元。与工厂沟通无果后,小李来到了宝龙街道“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调解员明智接待了他。
明智了解到,因为刚出来工作没有经验,所以小李并没有与工厂签订劳动合同。在了解清楚前因后果之后,明智直接找到当时雇佣小李的劳务派遣公司,在小李工友作证的情况下,证实小李确实与工厂有雇佣关系,随后再与公司协商解决。
在查实真实情况后,明智运用自己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帮助小李顺利地拿到了两个月的工资。
小李感受到的维权便利是宝龙街道近些年改革的结果。宝龙街道劳动办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群众,街道党工委直接统筹,依托街道智慧平安(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劳动等资源,打造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法院工作站‘四位一体’的‘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
劳动者走进服务中心后,可以先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即使当劳动争议案件无法通过调解、仲裁实现息纷止争,而需要诉讼立案时,立案区也近在咫尺,方便群众,省时省力又省心。
宝龙街道党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服务效率,街道还同步设置党员服务岗,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业务骨干党员一般要在窗口挂点三个月,协助调解员提前介入处置,在前端化解矛盾。由此一来,进入法院诉讼环节的案件自然就减少了,既缩短案件流程、提高处置效率,也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
自建成一站式服务中心以来,宝龙街道劳资纠纷案件平均处置时长缩短至3天以内,街道劳动仲裁处置平均时长由45日缩短至29日。2023年,在处理的886件仲裁案件中,有接近30%的案件通过速裁机制办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前移法援
将法律援助律师、法官“送”到群众身边
“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重点在于“调解”,关键在于机制融合,根本目的在于便民高效。
从物理空间上分析,宝龙街道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仲裁庭、法律援助窗口以及法院工作站都放在了一起,方便劳动者维权。如果一个环节未能解决,劳动者即刻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我们也促成了一些‘化学反应’,提高调解的成功率。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的处理流程是按照‘调援裁诉’这4个步骤进行,最终可能会进入法院诉讼。但是我们让法官前置参与,并指导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调解,为街道、社区提供及时支持。”上述劳动办负责人介绍。
法官与调解员协同配合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否会增加法官的工作量?事实上,调解是最快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当事人不服仲裁结果,就会起诉到法庭。一旦进入诉讼环节,无论是劳动者、企业,还是办案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走。
而当法官加入调解环节后,就可以提前给双方进行权威的法律指导。“情、理、法是调解的三大法宝,其中,讲法律是调解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式。”明智作为具有16年经验的调解员,一年要带领组员调解4000多宗纠纷,深知懂法对调解员的重要性。
“我们公司已经拖欠了3个月工资,一共有23万元,宿舍也被停水停电,这让我们怎么生活呀?”今年5月,几名情绪激动的员工来到宝龙街道投诉。
在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后,街道劳动争议“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立即召集多方力量,首先由派出所和社区协调房东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用水、用电,然后由劳动办引导23名员工申请仲裁和法律援助。
其中,因为涉及3名60岁以上年龄的员工,宝龙街道便联系驻街法庭介入,帮助他们与公司签订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程序,再依法对公司财产进行查封,让员工权益顺利得到保障。“以往,如果没有法官提前加入,这3名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想要拿到被拖欠的工资,一般只能到法院起诉,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司法提前介入,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了大问题。”上述劳动办负责人说。
得益于高效的调解机制,宝龙街道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置效率得到了优化提升,2023年受理的6686宗劳动争议案件中有6199宗是调解结案的,大量纠纷在诉前化于无形,前端吸附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宝龙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挂牌成立不久,街道调委会就被国家人社部评选为“全国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单位”; 2024年6月6日,宝龙街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一庭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授予“五星仲裁庭”牌匾。
“1+1+N”
组建民间调解智库供群众“点单”
解决纠纷,不如避免纠纷出现。
在宝龙街道,“忠哥调解室”不知不觉成为了当地群众纠纷调解的明星招牌。“有事情,找忠哥”“有忠哥在,没有调节不了的矛盾”……群众口中的“忠哥”,便是宝龙街道龙新社区的党委副书记邱伟忠。作为在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邱伟忠参与调解工作有27年的时间。
在“忠哥调解室”的墙上挂有一块字牌,记载着他在调解工作中总结出的“五心十步法”,即爱心、细心、耐心、公心、责任心,面、背沟通法,主要矛盾调解法,点单派单法,关键人物法,赞扬激励法,冷处理法,换位思考法,社会力量协调法,苗头预测法和逐个击破法。
这是邱伟忠总结自己多年调解经验的精华所在,背后也记录着他过去27年调解工作的辛酸苦辣。
一个僵持13年、金额达一亿多的产权纠纷案件,因为法院无法判定房屋归属,即使当事人打官司至广东省高院,仍然未能解决。而在这13年中,邱伟忠坚持跟进,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和当事人反复沟通。终于在2019年,当事人夫妇与对方达成调解,成功得到6800万赔付。13年的产权纠纷,在一个月内完成费用交付,又半月内完成了交接。
涉及多家公司,拖欠工资的工人多达25人,工资金额涉及20万元……闹到最严重的时候,欠薪工人多次到工地阻碍施工进度,情绪激动。后来,邱伟忠通过四方协调沟通,公正地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三家企业在社区调委会见证下,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复杂的劳资纠纷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前端预防和调解,是“忠哥调解室”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在宝龙街道有不少像忠哥一样的民间调解能手。为此,街道创新性提出了“点单式”自助,让调解能手亮身份、到基层,同时也把选择权交给群众。
首先,宝龙街道在7个社区工作站和小区、园区、工地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网点,由党员包点负责,构建以街道为核心,7个社区为主体,N个小区、园区、工地为基层站点的党建引领新时代“枫桥式”“1+7+N”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就近、就地、方便快捷地接待群众、受理案件。
同时,组建由专业力量、“五老”代表、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代表、行业代表、媒体记者代表、心理咨询师代表组成的“一专七代表”多元调解队伍,优先吸纳党员,并将队伍成员纳入“调解智库”。群众查阅信息后,可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案件调解员,实现矛盾纠纷点对点、多元化调解。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针对每一起专题协商案件,待调解团队配置完成后,宝龙街道还会从案件发生地党组织选派1-2名有威望、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加入调解团队。在调解过程中,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拉近与群众距离、取得群众信任,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这些有能力的调解员还会到街道级人民调解培训学校为大家赋能。据悉,宝龙是全市率先创办街道级人民调解培训学校的街道,该培训学校通过梳理经典案例、自编教材,邀请品牌调解员、调解专家授课以及换岗培训、庭审观摩、跟班办案、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一专多能型业务骨干,提升调解队伍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