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对某压铸企业900余名员工涉及超6000万元的重大劳资纠纷,肇庆市高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活用“督办问责、研判预警、协调调度”三项调处机制,统筹各责任单位连续作战十个昼夜,实现该重大劳资纠纷实质性化解。
三级联动筑防线
“防患未然胜过亡羊补牢。”在捕捉到企业资金链异常的“弱信号”,高要区综治中心立即研判出里面的“强信息”。在市综治中心的指导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人社、公安、法院、信访等8个职能部门及属地街道,构建起“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道联动”三级责任体系。通过“每日定时调度、紧急随时调度”等方式,将矛盾化解分解为一项项具体任务,建立”问题、责任、时效“三张清单,压茬推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驻厂专班解心结
“工人宿舍的灯亮到几点,我们的办公室就值守到几点。”高要区综治中心统筹成立由有关区直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办干部组成的驻厂专班,将指挥部直接设在了企业的会议室。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中,驻厂专班召开6场职工代表座谈会收集诉求,通过微信交流群处理咨询问题......干部们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做情绪疏导员,更化身“移动接访站”,凭借公平公正的作风、担当作为态度获得了企业和工人的充分信任。
法治温度护民生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稳岗位才能稳人心。”区综治中心积极协调区人社局组织举办2025年首场高要区“南粤春暖行动”暨铸造、汽配行业专场招聘会,促进本地相关行业企业与该压铸公司的原工人签订就业意向书达368份,化解工人来年就业的“后顾之忧”,实现把行业和工人都留在本地。
社会治理不是“过家家”,而是要在法治框架下找到最大公约数。在这场“保就业、护稳定”的攻坚战中,高要区不仅守住了工人“钱袋子”,更将行业和人才留在本地,通过实体运行区综治中心,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