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法院多元解纷机制
助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东莞样本”
程先生在穿行马路时被公交车撞伤,被评定为八级、九级伤残,精神残疾为九级。交警认定程先生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公交车司机负次要责任。于是程先生决定起诉保险公司、公汽公司,索赔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共计22万多元。程先生是农村户口,但在东莞工作,对于是按照农村标准还是城镇标准赔偿,双方进入了“拉锯战”。在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道路交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法官的努力下,双方最终调解结案。对于调解结果,双方都比较满意。
目前,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全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实行调解前置。凡是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民商事案件,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不宜调解的以外,全部纳入线上调解平台,由中心调解员分流后进行诉前调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法院成功调解的各类民商事案件,超过七成通过线上完成,实现了疫情期间诉讼服务不打烊、多元解纷不停摆。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诉前调解的全覆盖,促进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与此同时,东莞法院做强做大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这三大调解。其中专职调解,由法院专职调解员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从诉前、诉中到执行,全流程化解专业疑难案件,2021年共成功调解案件50233件。全市法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38家律师事务所共计494名律师参与调解,发挥律师专业优势,2021年共成功调解案件12506件。引入市工商联、市金消协、平安促进会、各行业协会、各大商会等193家特邀调解组织和764名特邀调解员,2021年成功化解物业合同、金融借款等各类型案件42257件。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一直以来,东莞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升华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着力打造“全周期”诉源治理东莞品牌,为东莞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与此同时,法院还派驻专门的社区法官团队,通过整合调解力量,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和社区治理体系,延伸司法服务,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让村民和企业都能享受社会治理的幸福感。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东莞法院联合社区共创建了44个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实现纠纷化解在“家门口”。与此同时,东莞法院也注重通过专业化的解纷平台汇集各行各业的优质资源和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资源,让群众便捷、快速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