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阮凉瓜是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的特色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外形和与众不同的口感,名声斐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然而,虽然穿上了多重“法律保护衣”,但是杜阮凉瓜却难以抵挡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
为了加强对江门蓬江区唯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杜阮凉瓜”的保护,4月13日,蓬江区检察院举行督促保护“杜阮凉瓜”品牌检察听证会,是全市首宗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公益诉讼案的听证会,由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苏劲光主持。
本次听证会邀请了三名法律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担任听证员,并邀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杜阮镇政府、区杜阮凉瓜协会代表参加听证,区人大代表、区委宣传部、区卫生健康局代表予以列席。
冒牌农产品坏口碑更坏饭碗
走进上巷村杜阮凉瓜核心种植基地,一排排凉瓜苗整齐排列,凉瓜秧郁郁葱葱,嫩绿的藤蔓间开着鲜黄的小花,种植户黄叔正忙着管护瓜苗,仔细地为每一株凉瓜苗绑上细绳。
“前段时间雨水天气比较多,今年的凉瓜收成应该会晚点,可能要到5月份。”黄叔是上巷村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数十年,对于凉瓜的种植生长,黄叔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判断。“你看,现在都是小果子,离规模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呢。”
然而,真品杜阮凉瓜还未上市,假冒杜阮凉瓜的“李鬼凉瓜”却已大摇大摆地走向了消费者餐桌。打开某电商APP,搜索“杜阮凉瓜”,立刻推送出几个相关店铺,店铺打出“正宗杜阮凉瓜”“新鲜现摘”“原产地发货”等醒目标语,以此来迷惑网友信以为真。
冒牌农产品搭“顺风车”销售,独属于杜阮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恶意侵犯,其以低廉的价格充斥市场,不仅损害了杜阮凉瓜的“金名片”,更挤占了瓜农们的市场份额,让瓜农们的集体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金字招牌”难抵冒牌侵权行为
为了解“杜阮凉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在听证会前,蓬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开展调研走访,发现“杜阮凉瓜”存在市场侵权行为多,维权难;品牌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宣传推广不足;品牌价值尚待挖掘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此外,一些假冒地理标志产品、以次充好的行为也侵害了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行业不特定的其他正常经营者的权益,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目前被授权使用‘杜阮凉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社企只有四家,但市场上打着‘杜阮凉瓜’名号进行售卖的不在少数。”听证会承办检察官、蓬江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李彤在听证会上介绍,现在假冒的杜阮凉瓜销售有线下和线上两大渠道。
“线下一般是一些餐馆和菜市场,餐饮经营者销售非杜阮凉瓜菜品冒充杜阮凉瓜菜品,线上则是电商平台,近期检察官们在电商平台发现有10多家网店以外地凉瓜冒充杜阮凉瓜进行销售。”李彤说。
同时,由于品牌持有人和使用人缺乏维权能力和维权意识,缺少人力财力支持;产品尚未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可溯源防伪加贴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未建立可溯源的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尚未在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产品知识宣传不足,消费者缺乏辨别真伪能力等原因,导致杜阮凉瓜维权难。
面对不断涌现的侵权行为,辖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杜阮凉瓜协会也进行过依法维权,但维权中出现的高成本、低赔偿,让维权行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局。
检察公益诉讼凝聚各部门合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如何守好“杜阮凉瓜”这块金字招牌?蓬江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各职能部门凝聚保护合力。
听证会上,蓬江区检察院邀请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杜阮镇人民政府、杜阮凉瓜协会代表以及区宣传部、区人大代表等参加听证,参会人员从地理标志保护、加强行政监管、品牌形象打造等多角度发表专业性评议,为合力打击侵害“杜阮凉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行为,加强“杜阮凉瓜”品牌宣传建言献策。
“承诺达标合格证是连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新名片,更是检测监管体系的延伸和有效的补充。”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利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来加强产地环节溯源工作,“农产品在检测合格达标以后,我们会指导凉瓜种植农户申请和打印追溯合格证,通过扫描合格证上面的二维码,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产品的产地、生产信息,甚至可以上传检测报告,扫一扫溯源上的二维码,便可以知道真假,也为农户多了一道担保。”
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的10余家疑似冒充网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认证主体在广东省外的,已分别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案件移送函,向其移送网店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杜阮凉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线索。针对无店铺认证主体信息的,已分别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协助调查函,请其协助调查上述主体的认证信息,待上述市监局函复主体认证信息后,根据属地原则依法立案处理。针对认证主体在蓬江区的,拟开展实地核查,要求经营主体提供网店销售的杜阮凉瓜相关进货凭证,如不能提供且不能证明其销售凉瓜的产地是杜阮镇,将依法处理。
听证员张国成认为,“杜阮凉瓜”保护和发展困境的成因复杂,解决问题需要各单位合力解决。蓬江区检察院能动履职,搭建了一个倾听各方意见、汇聚各方力量的平台,齐心把蓬江区“杜阮凉瓜”招牌擦亮,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听证员黄新跃表示,“杜阮凉瓜”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做细做深做实调查研究,针对“杜阮凉瓜”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指出当前在相关领域的立法供给不足,希望有关部门能推动制定有关保护条例,实现我区“杜阮凉瓜”保护与发展的有法可依。同时,将打击侵权行为和引导合作招商结合,推动杜阮凉瓜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
听证员谢稳平则认为,“杜阮凉瓜”作为蓬江区的“名片”,必须大力挖掘推广杜阮凉瓜的品牌价值,延伸产业链。蓬江区检察院在保护这一“名片”上充分发挥打击、保护、监督、服务等职能,维护好“杜阮凉瓜”品牌,意义重大。
随后,各方代表更赴杜阮镇上巷村杜阮凉瓜种植基地,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杜阮凉瓜的种植现状。根据听证会召开情况,及实地调研情况,最终达成了评议意见——要切实加强对“杜阮凉瓜”的维权保护,提高执法力度,保护“杜阮凉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最后,蓬江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苏劲光表示,本案是全市首宗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公益诉讼案件,此次听证会使大家加深了解了杜阮凉瓜这一优质农产品的种植现状、品牌保护和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等情况,为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该院将监督各单位建立协作机制、推广可溯源防伪标志、加强宣传推动等,共同做好“杜阮凉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维护工作,全力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