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基层治理展现出新面貌。在这里,调解员活跃在街头巷尾, “1+14+2+1”的调解网络覆盖每个社区。钟村街借鉴“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织密调解网络 夯实治理根基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就是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方面。钟村街牢牢把握“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实践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方式、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开展信访工作,让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钟村街将完善调解组织网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街道构建起“1个镇街调委会+14个村(居)调委会+2个派出所调解室+1个个人调解室”的四级调解体系,169名专职调解员如“毛细血管”般深入社区各个角落。这支队伍中既有退休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也有熟悉社情民意的社区工作者,形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调解力量。
“以前遇到纠纷不知道找谁,现在每个社区都有调解室,随时可以求助。”锦绣花园社区居民李阿姨的感受,印证了调解网络建设的成效。2023年至2024年期间,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纠纷案件271宗,涉案金额高达5841.1万元在劳资纠纷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百千万工程”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创新联动机制 破解治理难题
钟村街创新打造“调解立交桥”机制,整合司法、综治、劳动等12个部门资源,形成“一站式”纠纷调处平台。这一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中部门协同不畅的痛点。
去年夏季的一起重大纠纷考验了这一机制的实效。某建筑工地发生安全事故致1人死亡,家属情绪激动。街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由综治部门统筹各部门联合处理,积极促成用人单位和家属达成一致意见,达成和解协议:安监部门现场勘查确定责任,劳动保障部门核算法定赔偿标准,司法所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心理咨询师安抚家属情绪,派出所负责维持秩序等。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调解,最终促成各方达成补偿协议,既维护了工人权益,又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这种跨部门协同模式,让我们处理复杂纠纷时集中发力、事半功倍。”钟村街平安法治办负责人表示。通过“调解立交桥”机制,钟村街已成功化解多起重大矛盾纠纷。
深化法治建设 提升治理效能
钟村街将法治化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街道创新推出“调解+司法确认”快速通道,使调解协议具备强制执行力。这一做法既减轻了法院诉讼压力,又让群众免去了诉讼奔波之苦。
前年,某百货商场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上百名业主租金,群体性上访一触即发。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一方面督促企业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另一方面联合法院开通“绿色通道”,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避免了漫长的诉讼过程。
“从闹心到放心,没想到这么快!”业主陈先生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现在有了司法确认,调解不再是‘空头支票’,我们吃下了‘定心丸’。”据统计,仅2023年,街道共办理司法确认90件,2024年司法确认数19宗,履约率达100%。同时,街道还建立“信访+调解”对接机制,调解工作从接收信访开始,贯穿信访的全过程,让群众可以不出户、不出村、不出街道的情况下,将小问题、小矛盾化解在初访阶段。
调解现场
强化网格管理 推动治理下沉
走在钟村街头,总能看到网格员穿行在楼宇之间。他们既是“千里眼”,也是“和事佬”。
汉溪村的网格员至今记得,去年有两个租客因为生活噪音问题差点大打出手,正是他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发现并上报,与驻村民警一起上门,当天就化解了矛盾。“现在大家有事都爱找网格员聊聊。”房东李大哥笑着说。
钟村街把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统筹基层治理基本单位,实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网格员站在基层治理的最末端、最前沿,能够及时发现、迅速介入、妥善化解网格内矛盾纠纷问题。”钟村街流管网格部门负责人介绍,网格员通过巡街区串网格调矛盾,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居)、矛盾不上交”。
群众为网格员们送锦旗
培育法治文化 凝聚治理合力
近日,“法治大讲堂”开讲了。律师志愿者正在讲解民法典知识,台下坐满了“学生”。“学了法律才知道,很多纠纷其实可以更理性地解决。”居民刘大姐说。
如今在钟村街,像这样的普法活动每月都有。普法活动“量身定做”宣讲内容,重点对婚姻家事、财产继承、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选取贴近群众生活的案例,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通过持续普法,居民依法维权意识明显提升。街道还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整合司法、公证、街道等专业力量,为群众提供调解、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造社区法治新阵地。这些基层法治骨干活跃在各个社区,成为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也成为社区和谐的“润滑剂”。
普法活动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治理跃升
从“矛盾中转站”到“和谐终点站”,钟村街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通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钟村街实现了基层治理的转型升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一系列创新实践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治理保障。2023年,街道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7%,荣获“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称号。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钟村街平安法治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钟村街将围绕“百千万工程”要求,继续深化治理创新,努力打造更具示范性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板,让辖区居民共享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