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数据监督模型,根据模型思路,我们很快就能得到有效数据并挖掘案件线索。”近日,清远市检察院召开刑事审判数字监督规则专题研讨会。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叶明忠,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及全市8个县(市、区)分管刑事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参加研讨。
“如何进一步将数字思维与刑事检察工作结合起来?”“在打击犯罪、护航平安清远建设方面如何更好发挥数字检察作用?”……围绕上述“热点”问题,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强调,全市刑事检察人员要牢固树立数字检察理念,深刻领会刑事审判监督规则内涵,拓展办案思路,以数字检察助力刑事审判监督能力提升。
据悉,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扎实推进数字赋能,先后创建80余个刑事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提升刑事检察办案质量。今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监督立案、撤案132件,纠正漏捕漏诉数同比上升75.4%,纠正侦查活动违法案件数同比增长9.4倍;刑事抗诉采纳率为100%,刑事审判活动违法监督采纳率为101.34%;纠正刑事执行活动违法案件数同比增长1.1倍。
“案件办到哪里,数据找到哪里”
去年以来,清远检察机关以案件办理为契机,积极与公安、法院、卫健、民政、政数等部门建立健全平台机制,不断完善共享数据目录清单,实现数据对接,从源头保障数字检察数据需求。通过将调取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为精准开展法律监督提供指引。对监督模型筛选出的问题线索,第一时间组织检察官进行调查核实,剔除不实线索,精准开展监督。
如佛冈县院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纽带连接作用,围绕涉刑拘下行类案监督模型数据需求,先后调取关联数据16万余条,持续完善本地检察监督大数据库,为全方位监督侦查活动违法情形打下坚实基础。
监督建模“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在模型开发中坚持“以点带面”原则,所有监督模型均由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案组、市院有关业务部门联同各基层院合力完成,既节约了有限的办案经费,也锤炼了技术队伍,更保障了相关模型在全市甚至全省范围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用最经济可靠的供给满足检察办案需求。
如市院普通刑事检察部门在全市先后探索建立监督模型20余个,涉及刑事下行案件、非法采矿等多个类型,并选取操作性强、可复制推广的监督模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进一步拓展监督线索发现渠道。其中清城区院的另案处理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对辖区刑事生效裁判文书进行检索梳理,成功追诉开设赌场案的另案处理人员;清新区院的非法开采稀土矿违法犯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检察办案系统与公安、行政机关数据进行对比碰撞,全面深挖立案监督、漏捕漏诉等监督线索。
“业务主导”与“技术支撑”双向奔赴
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生成可视化图表和数据分析报告,对案件量刑、赔付环节异常情形并进行相关排查,有效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帮助检察官提出精准量刑建议。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认罪认罚适用率为90.38%,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为98.74%。
同时,市检察院研发新型经济犯罪案件监督模型,有效梳理案件关联资金账户和外流资金链条。针对网络交易新特点,承办检察官还运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电子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多发、高发刑事案件开展类案监督,与公安机关数据进行组合、筛选,精准挖掘类案线索。
“专项引领”模式集中资源扩大办案成效
结合市情、检情实际,及时推进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模式,分阶段、有组织地开展刑事数字检察工作。如市院重大犯罪检察办案组深入研究《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抗诉精品案例,全面梳理汇总监督点并部署对应专项工作,全市刑事抗诉业务指标综合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又如市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在开展社区矫正巡回检察时,先后对相关案件台账进行比对,发现疑似漏管的社区矫正对象共34人。
另外,该院持续组织“知信行夜校”“学思用讲堂”系列培训活动,着力培养数字思维,提高建模能力,截至目前共开讲156场次,受培训教育干警近6万人次。今年以来,并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组织系统刑事数字检察领域骨干检察干警先后到深圳、佛山、东营等地学习调研,拓宽视野,理清思路。接下来,清远检察机关将持续推动数字赋能监督,让大数据效能在检察办案中充分释放,助推刑事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为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