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引导更多外来乡贤力量参与东莞社会治理,3月10日,东莞市委政法委组织在莞异地商会召开“凝聚异地商会力量助推平安东莞建设”座谈会。会议由市委政法委会副书记熊培华主持,东莞市安徽商会、广西商会、贵州商会、河南商会、湖北商会、湖南商会、山东商会、浙江商会等8家省级商会应邀参加。
会上,各商会代表结合本商会实际情况,围绕平安文化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务工人员服务、公益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分享了近年来参与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的亮点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困难和具体建议。
在平安文化建设方面,河南、山东等商会分别分享了豫文化、儒文化与东莞平安文化相融合的一些做法和尝试;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安徽、湖南、浙江商会等商会介绍了商会调解组织的建设情况,其中湖南商会专门组建一支由13名专业律师、专职调解员组成的团队协助东城法庭开展诉前联调工作;在务工人员服务方面,广西、贵州、湖北等商会结合植树节、儿童节、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如在春节前开展“温暖回家”活动,通过商会平台为在莞异地务工人员购买返乡车票提供便利。
针对如何引导更多商会参与更高质量的平安共建,各出席商会也纷纷建言献策,如进一步丰富积分制管理奖项设置,激励更多的商会参与社会治理;探索打造联动共建机制,给共建商会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交流社会治理工作方面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共享促共建。市委政法委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对商会提出的意见和需求进行了回应,并对积分制管理工作、平安文化价值理念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享。
熊培华副书记对各出席商会的交流分享,以及一直以来异地商会对平安东莞建设的关注和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同时指出,异地商会是异地经商人士的娘家,从本质上来说,异地商会、会员企业、乡贤人士乃至广大在莞务工人员的目标和东莞市党委政府是一致的,即在平安的基础上谋生存,谋发展,谋更宏大的事业和更美好的生活。
会议在深入分析异地商会形成、功能以及链接两地之优势等基础上,围绕异地商会在参与东莞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当中能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分享交流了“六个同”的总体思路和三方面具体建议。
在总体思路上,希望异地商会在思想上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在广大会员企业和务工人员中倡导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理念;在目标上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让广大会员企业和务工人员明白我们共同的方向是在平安中谋发展;在行动上与党委政府同心同行,带动广大会员企业和务工人员以实际行动参与平安东莞建设。
在具体方式上,一要关注,异地商会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完成积分制管理工作,也不能仅限于商会秘书处和试点企业参与,要进一步辐射到整个商会、会员企业、务工人员三个层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引导更多乡籍企业和务工人员人员关心、了解、支持东莞平安建设工作。二要发声,异地商会一方面要为党委政府发声,发挥商会平台作用,广泛宣传东莞在社会治理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获得的成绩;另一方面要为会员企业、务工人员发声,通过各种法律途径和正当渠道为乡籍人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正当权益,浓厚依法依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社会氛围。三要行动,异地商会在关键时刻要站出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东莞异地商会是乡籍人士在东莞的娘家,在“老乡”心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要多措并举强化对乡籍人士的引导,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开展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据悉,自2016年以来,东莞积极探索社会协同共治机制,紧抓异地商会组织蓬勃发展的契机,率先推出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体系,通过积分制评审奖励的方式,引导在莞异地商会以乡音乡情聚力社会治理,逐渐走出一条推动社会协同共治的新路子。下来,市委政法委将持续把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作为引导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东莞建设的强力抓手,进一步优化指标配置,细化工作措施,以更加严格的工作要求、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全力护航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