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波作法院工作报告。
1月24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在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案件272.1万件,同比下降1.4%,前端治理成效明显;审执结案件282.4万件,同比上升1.9%,居全国首位;未结案件同比下降26.7%,近年来累积的存案增量全部消化。
服务湾区建设
推动涉港澳司法规则衔接
张海波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广东法院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选取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等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全面线上退费等35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检验成效。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最高法院分别为“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量身定制司法服务政策文件。出台审理涉港澳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审结涉外涉港澳民商事一审案件1.9万件。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案件8.4万件,其中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1300余件,支持“硬核科技”“卡脖子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专利等技术类侵权案件平均判赔数额同比上升36.2%,涉“蜜胺”专利侵权案创国内化工行业最高赔偿纪录。出台全国首个数据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性文件,明确数据、算法等前沿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设立产业、园区定向服务专班184个,保障巴斯夫、东华能源等重大项目落地。执结拖欠企业账款案件25万件,为企业追回债务1101亿元。办结破产、重整案件6273件。韶关、梅州、河源、潮州等法院因地制宜建立三华李、客家菜、鹰嘴桃、单丛茶等特色产业专项司法保障机制,审结涉“三农”纠纷案件4184件。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审结刑事一审案件10.9万件,判处罪犯13万人,深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1029件,判处原厅局级以上公职人员44人,审结全国首例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银行资金贪污系列案主犯、“红通人员”许国俊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797件。审结侮辱诽谤、“人肉搜索”等涉网络暴力犯罪案件135件,依法审理“祖孙被造谣老夫少妻案”,还网络空间清爽安宁。审结涉电诈及关联犯罪案件7497件,追赃挽损1.2亿元。
审结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616件,妥善审理集资金额超千亿、参与人数131万、损失金额126亿元的“小牛资本案”,入选“2023年度全国法院十大案件”。审结涉黑恶案件351件,累计执行涉黑恶财产184.3亿元。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212件,毒品犯罪案件总数和大宗、源头性毒品犯罪案件数连续8年“双降”。
“如我在诉”
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高品质生活,审结民生案件76万件,让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更加充实。
紧盯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8万件,为务工人员追回欠薪22.3亿元。审结婚姻家事案件7.5万件,发出全国首份《指定临时监护人告知书》。
及时兑现胜诉权益,执结案件93.4万件,执行到位3586.6亿元,让“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建立执前督促履行、执行宽限期、预处罚等机制,促使18.8万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结行政一审案件2.6万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高至97%。对失信“网红”直播挑衅法院反向直播拘留,被誉为“新媒体时代司法执行的教科书级示范”。
以“如我在诉”意识,优化升级诉讼服务。全面深化跨域诉讼服务改革,实现网上立案219.5万件、网上阅卷17.6万次、网上开庭21万场、电子送达2096.4万次,省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获评“2023年度中国最佳政务服务热线”。
围绕“公正与效率”
持续提升审判质效
以高质量审判做实为高质量发展增势添能。压茬清案攻坚“减存量”,案件结收比达到103.8%,为近10年最高;存案降幅优于全国平均35.2个百分点,存案数降至近7年最低。加强审判管理“提质量”。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作用,院庭长直接办理案件99.5万件。主动融入省委政法委牵头的“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依托法院调解平台诉前成功调解案件93.8万件,同比上升16.5%。
全面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全省法院39个先进集体、44名先进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举行全省法院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政治过硬带动全面过硬。出台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若干措施,举办法官职业培训53期,培训干警1.6万人次。成立广东省法官惩戒委员会,全省法院查处违纪违法人员165人。
张海波说,全省法院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做深做实能动司法,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