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和和来”调解法化解村民水田对换纠纷、统筹多部门协调化解拖欠工资纠纷……2024年9月开始,河源在全市范围创新开展“平安直联”工作,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直联3323场次,接访群众7134人次,协调解决群众诉求2336个。
“平安直联”采取挂点直联、信息直联、夜访直联等方式开展工作。挂点直联即结合挂点联系镇村开展直联工作;信息直联即公开直联干部有关信息;夜访直联即确定每周至少一个晚上与群众进行民情夜访,特别是对辖区内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失能人员等在册重点关注群体进行直联,及时解决群众相关需求。
开展3个多月来,通过倾听群众心声,河源干部下沉一线为群众解“事结”化“心结”。如和平县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贝墩镇新南村入户走访群众,通过“和和来”调解法(“和和来”是河源市和平县本土客家方言,意为慢慢来,万事好商量)化解一宗村民水田对换纠纷;市委政法委“下访”协调源城区埔前镇有关部门推动河背村水渠不通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龙川县黎咀镇综治中心积极统筹,化解拖欠工资纠纷。
在“平安直联”推进过程中,河源坚持“一般问题现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疑难问题包案办”,充分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紧盯涉法涉诉、劳资纠纷、房产物业、征地拆迁、邻里家庭等重点领域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未成年人、空巢老人、生活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强化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的统筹作用,落实“中心吹哨、部门应哨及报到”工作机制。
为确保闭环管理见实效,河源按照“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的规范流程,建立健全“首问负责”“接诉即办”制度,建立完善提前公告、规范登记、依法办理、及时反馈、事后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明确“现场办”“统筹办”“包案办”的事项原则上分别在1天内、1周内和1个月内反馈,推动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