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大朗2025年暑假护航“小候鸟”团聚行动,助“小候鸟”与家人团聚。
七月的岭南,蝉鸣与暑气交织,而在东莞市大朗镇巷头毛织文化广场,一场跨越四省、历时27小时的温暖奔赴,正将这座工业城市的温度传递到每个角落。7月4日上午11时,7辆载着326名“小候鸟”的大巴缓缓驶入广场,这些来自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的孩子们,在粤川两地多部门联合护航下,终于与在莞务工的父母紧紧相拥。这场盛大的团聚,不仅拉开了东莞市2025年“百千万·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活动的序幕,更书写了新时代跨省协作关爱流动人口家庭的温情篇章。
交警护航
活动现场,大朗玉兰女警护苗队民警和“小候鸟”互动。
千里护航:多维联动织就安全网
大朗镇作为东莞毛织产业的核心地带,80万常住人口中近20万人投身毛织行业,其中四川广安前锋区有约8万产业工人以大朗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就业。每年暑期,大量的“小候鸟”从家乡来莞与父母团聚,但长途跋涉中的安全保障与情感关怀也成为两地政府共同牵挂的民生课题。“去年我们统计,有37%的家庭因路费放弃团聚,19%的孩子曾独自乘坐长途车遇险。以往家长要么为高额路费发愁,要么担心孩子独自出行的安全,现在有了政府牵头的公益活动,真正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东莞市公安局大朗分局民警张海琼道出了活动背后的民生考量。
这场跨越1500公里的护航行动,早在发车前便已周密部署。7月3日清晨,前锋区的发车仪式上,公安民警、医护人员、妇联干部与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护航团队全员就位。每个孩子手中都领到了精心准备的“关爱包”,内含文具、防晒用品、东莞手绘地图等物品。这些满载关怀的物资,成为孩子们旅途中的温暖陪伴。在27小时的车程里,医生定时为孩子们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状况;志愿者用生动的故事介绍东莞的风土人情;民警则通过动画片、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防拐骗、交通安全等教育,让枯燥的旅途化作移动的安全课堂。
当车队进入东莞,大朗交警铁骑为车队开辟出绿色通道,一路护送直达团聚现场。“去年就听说这个活动,今年亲眼看到孩子平安抵达,有医生照顾、有志愿者陪伴、有警察护航,比我们自己去接还要放心!”一位务工家长握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护,不仅让孩子们安全抵达,更让在外打拼的父母吃下了“定心丸”。
辅警在给孩子们示范如何戴安全头盔。
落地关怀:城市温度浸润童心
迎接孩子们的不仅有翘首以盼的父母,还有大朗玉兰女警护苗队准备的“落地第一课”。警官们用生动的漫画课件,围绕预防性侵害、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主题展开宣讲,通过趣味问答赠送“警察小熊”等文创礼品,让安全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投影仪打出的漫画里,“警察小熊”正演示如何拒绝陌生人的零食,台下孩子们争相举手抢答“遇到危险打110”,答对的孩子获赠会发光的警徽胸针。“这个防溺水动画里的水库,和我们老家的好像!”有“小候鸟”盯着屏幕细声地和身边的志愿者说。
“原来过马路要注意这么多细节!”一名小朋友举着奖品兴奋地说。“我今年上初一,我希望这个假期能跟着公安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在现场,一名“小候鸟”抱着妈妈开心地说。
安全教育结束后,孩子们迎来了充满岭南特色的“甜蜜礼遇”。东莞社会各界为“小候鸟”们精心准备了荔枝、糖果等特色礼品,将这座城市的热情与甜蜜传递到每个孩子手中。
“这些荔枝好甜!”从四川前锋来到东莞的孩子们品尝着水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悉,暑期期间东莞地标建筑还将开展集体亮灯活动,用璀璨灯光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发出诚挚邀约。
大朗玉兰女警护苗队民警给刚到大朗的“小候鸟”上安全第一课。
长效守护:公益服务构筑幸福暑期
作为“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朗镇后续将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安全‘童行’·护航暑假”活动将通过情景模拟、VR体验等创新形式,开展防侵害、防溺水、反诈、禁毒等安全教育;联合社区、企业开展家访活动,将深入了解家庭需求,提供精准化帮扶;各类兴趣课堂、亲子阅读等活动,则为孩子们打造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
“莞一夏”活动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活动3.78万场,惠及市民群众150万人次,其中“小候鸟”群体达39万人次。2025年,活动将以60个省典型村为核心阵地,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村社区、企业和小区,预计惠及300万人次。从安全守护到文化浸润,从知识普及到情感关怀,“莞一夏”正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全领域的公益服务体系。
交警给“小候鸟”上交通安全课。
“小候鸟”父母心声:跨越山海的团圆与期待
在大朗镇巷头毛织文化广场的团聚现场,几位来自四川广安前锋区的务工家长分享了他们与“小候鸟”孩子相聚的故事与心声。
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他们深知与亲人分离的滋味,如今也成为父母,更渴望在寒暑假为孩子创造团聚机会。
谈及此次“小候鸟”团聚活动,在大朗务工的几位家长表示认可。“很满意!政府和各部门对我们老百姓支持很大,省去了我们来回奔波的麻烦,工作也不用受影响。”蒋先生感慨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父母那一辈也是南下打工,自己也曾经是留守儿童,许多人曾五六年甚至十年都未能与父母相见,如今时代变迁,孩子每年至少能有两次相聚机会,这种变化让他们倍感珍惜。
“我们也曾经是留守儿童,但是那个年代要见父母不容易,现在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留守儿童,但是比我们幸福多了,他们在两地公安的护送下,这两年暑假都过来和我们团聚。”蒋先生激动地说。
对于孩子的教育与未来,有家长们坦言受经济条件限制,暂时难以将孩子接到身边长期读书。“老家有老人帮忙带孩子,能减轻不少负担,家里开销也小一些。”但即便相隔千里,他们仍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与心理状态。“现在孩子到了叛逆期,隔着距离管理确实难,但再难也要多沟通。”有家长在现场表示。
谈到暑假计划,家长们充满期待。一位家长表示,妻子是江西人,打算带孩子去见外公外婆,弥补平日里无法相聚的遗憾。“寒假要回老家陪老人,只有暑假能出来走走。”此外,他们还计划利用假期,带孩子游览东莞、广州的景区,“边工作边带孩子玩,既能增加亲子感情,也让孩子换个环境,开开心心的。”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务工父母的心声。
跨省协作:创新机制彰显治理温度
此次“小候鸟”团聚行动的成功,得益于“乡情警务”机制下的跨省协作创新。粤川两地公安、“百千万指挥办”、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从行程规划、人员调配到应急保障,实现无缝对接。大朗镇还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作用,组织前锋籍务工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让“老乡帮老乡”的温暖贯穿始终。
“看着孩子们扑进父母怀抱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参与护航的志愿者感慨道。这场跨越千里的团聚,不仅是亲情的重逢,更是社会治理温度的生动体现。从政府部门的精心组织,到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从标准化的安全保障,到个性化的情感关怀,“莞一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当“小候鸟”们在东莞的夏天里结交新朋友、学习新知识,当他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座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正以温暖的姿态拥抱每一个奋斗者家庭,让“来了就是东莞人”的承诺,在一次次贴心服务中落地生根。未来,随着“莞一夏”活动的持续深化,将有更多流动人口家庭感受到城市的包容与关怀,共同绘就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温暖画卷。
相关新闻
安全“童”行:点亮“小候鸟”的平安假期生活
“今年的活动是在去年基础上全面升级,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趋势,重点加强对初中及以上青少年的禁毒和安全教育。”大朗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主任张海琼介绍。活动聚焦防性侵、防侵害等关键领域,通过系统性教育提升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从家庭端降低矛盾风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张海琼表示,在前期筹备阶段,大朗公安积极联动四川、广东两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家长需求,精心准备活动礼品,并完成场地协调等工作。安全教育内容紧密贴合实际,涵盖交通安全、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尤其针对当地水域特点开展专项宣传,提醒孩子们注意日常出行与暑期游泳安全。
为切实做好前锋籍“小候鸟”暑期在大朗镇探亲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大力营造暑期探亲学生学法遵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7月7日,大朗公安分局联合消防、妇联等政府部门开展“安全‘童’行·护航暑假”活动。禁毒基地探秘、消防实地演练、警营酷炫体验……70余名“小候鸟”通过沉浸式安全教育体验,学习如何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活动首站来到大朗镇禁毒教育基地,孩子们通过仿真毒品模型、VR体验装置和真实案例展板,直观认识毒品危害,禁毒民警结合青少年涉毒典型案例讲授防毒技巧。随后在消防大队,消防员带领“小候鸟”们逐一参观了消防车、各种消防器材,消防员还特意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让“小候鸟”们对消防救援工作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当天下午,大朗玉兰女警护苗队、交警在巡警大队开展公安专题讲座,围绕交通安全、防侵害、防溺水、防诈骗等暑期高风险问题互动答疑。随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警用铁骑装备、警械武器,特警队员现场演示战术攻防演练,铁骑队员则带来高难度摩托车驾驶表演,引发阵阵掌声。
活动通过“参观+体验+宣讲”的多维模式,有效提升来莞探亲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安全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