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无数民生琐事、邻里摩擦、利益纠葛在此交织。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事关社区的和谐安宁。
在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来穗人员与流动人口占比高达69%,老旧小区密集、利益诉求多元。街道创新构建“1+5+7”体系就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以一套机制为纲、“五老调解室”为骨、“七步工作法”为翼,去年以来,全街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45宗,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解锁”高效有力的基层治理方式。
大沙街大沙北社区居民开心地坐上新加装的电梯。
2024年8月6日,广州突如其来的一场雷雨大风,将大沙街道辖内某工地的集装箱与铁皮材料掀起,接连砸中9名车主停放在附近的私家车。看着爱车凹陷、玻璃碎裂,车主们心急如焚,就赔偿问题与建筑公司产生严重分歧。
“你们没有固定好集装箱,就要全赔!”“这是不可抗力,谁都没有想到天气这么恶劣。”车主们和建筑公司负责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街道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启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为纠纷双方搭建了公正、中立的调解平台。
现场参与调解的人员包括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派出所等各方人员,从保险公司为车辆定损,到收集车辆维修报价单,再与建筑公司沟通责任认定等环节,一步步凝聚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的“共识合力”。“没想到事情能解决得这么快,帮我们追回了损失,这下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最后,车主们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声音里满是感激。
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正是这“1”套机制的生动实践——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让各方力量“劲往一处使”,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寻求矛盾化解的“最大公约数”。当然,许多矛盾纠纷还涉及多方利益纠葛,大沙街道还成立“五老调解室”,即引导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等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好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旧楼加装电梯,是许多老旧社区改造中绕不开的“硬骨头”,大沙街大沙北社区也不例外。这个拥有11个小区的社区里,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25.2%,加装电梯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呼声。
然而,加装电梯的费用怎么算?高低楼层对于加装电梯存在诸多矛盾怎么处理?面对这些难题,大沙北社区党委书记龙玮琪和同事们在工作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基层协商共治的工作模式——“七步工作法”。
“7”,包括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群众评价七个步骤。这一工作法在解决社区公共治理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成效显著。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沙北社区共成功加装电梯32台。小区里的梁阿姨,因行动不便多年来未曾下过楼,电梯加装完成后,她终于可以坐上轮椅下楼晒太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