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江市两级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出台了“为民办实事”五十六条措施,在调解、立案、审判、执行等司法全流程不断推出便民举措,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法官工作室 助纠纷就地化解
“林法官,我们这里有两户村民因土地发生纠纷,能过来调解一下吗?” 今年8月,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一村民修房子,车辆运输建筑材料要轧过邻居家屋边的一点菜地遭拒,双方僵持不下,闹到村委会,村主任蓝天明拨通驻村法官工作室的电话寻求帮助。
当天,阳春市人民法院林法官赶到调解现场,从土地权属角度向当事人释法说理,菜地虽由村民自家耕种但仍属集体所有,不给他人运输材料于法于理无据。经过一番劝说,双方达成协议,邻居方同意让出约4平方米的菜地供对方运输材料建房,待对方建好房屋后再恢复种植,纠纷顺利化解。
驻村法官在法官工作室组织调解
村里有了法官工作室,遇到棘手问题都会想到找法官调解。今年4月起,阳江两级法院在全市设立69个驻村(社区)法官工作室,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下沉到基层一线,将调解关口前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调解服务。
法官工作室完善了法官、调解员、村支书、网格员联动机制,会同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在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交通安全等领域建立诉调对接,实现“法官下基层、就地解纠纷、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自设立以来,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32次,参与普法宣传156次,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89宗。
全流程优化 促办案提质增效
“您好,我的粤康码变成红色了,无法按时参加诉讼,怎么办?”收到代理律师消息后,阳西县人民法院立即启用“云上法庭”,指引当事人通过手机线上参与庭审,足不出户完成证据材料提交、查看,以及交换质证、辩论、陈述等庭审环节。
法院启用“云上法庭”开庭
聚焦立案、审判、执行等案件办理全链条,阳江法院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以高效的司法服务,不断提升案件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立案环节,整合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邮寄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捷服务。对于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积极提供上门立案服务,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法官上门立案
在审判环节,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实行简案快审、类案量审、繁案精审,通过组建速裁审判团队,集中审理体量大、增速快、争议基本相同的系列案和部分简单民事案件,为办案装上“加速器”,同时对要案、复杂案件组织精干力量精心审理。
为了让裁判文书不仅要“看得见”,更要“看得懂”,阳江法院深入推行裁判文书改革,发挥好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作用。阳江中院简化简单民事二审案件裁判文书格式,阳西法院首发表格式民事判决书,简明扼要的判决信息更加通俗易懂,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执行攻坚 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
“不许搬!”
腾迁现场,被执行人陈某情绪激动,企图通过一系列过激行为阻拦执行,执行干警果断上前将其控制。经过一番释法明理,被执行人冷静下来,服从法院执行工作。这是阳江法院集中开展执行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集中腾迁执行行动现场
今年以来,阳江法院对群众反映较大的拖欠工资、欠债不还、侵占房屋等涉民生重点领域开展执行攻坚,有力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全市强制腾迁专项执行行动开展以来,共强制腾迁厂房、房屋24间,促使被执行人主动腾空厂房、房屋69间。执结涉民生案件523件,执行到位金额2108.42万余元,为194名工人追回工资461.63万元。今年1-10月,阳江两级法院共执结案件11702件,兑现当事人债权21.81亿元。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