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人员对公司设备进行查封。法院供图
近日,江门市蓬江区法院执行局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巧妙化解一场现场执行中的矛盾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由于经营不善,杜阮镇某五金制品工艺公司拖欠供货商刘某货款65697.11元,虽然与刘某在执行阶段已达成和解,但后续一直未履行付款义务。
“王法官,我是申请执行人刘某,我发现被执行人某五金制品工艺公司现在企图变卖机器设备躲避执行……”刘某急促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放下电话后,蓬江区法院执行局法官王静立即召集执行工作人员赶往杜阮镇某五金制品工艺公司。
当王静等人到达时,发现现场还有该公司其他供货商,他们要求被执行人立即清偿货款,场面一度陷入混乱。王静于是耐心指导供货商尽快通过诉讼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否则债权可能难以实现。经劝导,供货商最终一一离场。随后,王静和执行工作人员开始对该公司的经营设备进行查封。
为减少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申请执行人刘某同意将查封设备搬移至另地封存。但当查封设备装车完毕准备搬离时,突然出现十几名自称是某五金制品工艺公司的工人,他们表示公司已拖欠他们的工资长达4个月,而且越说越激动,还意图阻挠查封设备搬移。
王静第一时间将情况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汇报,执行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多方联动工作机制,联合辖区劳动所等相关部门共同到场维持秩序、释法明理。同时,组织法院执行干警到场协助执行。
为缓解工人们的激动情绪,执行干警耐心阐述法理、事理。经多方沟通协调,联动部门为工人们制订了维权方案,并协助办理诉前保全申请;法院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收到诉前保全申请后立刻进行诉前保全。工人们对方案表示满意,并陆续离场。
从当天下午3时到次日凌晨1时,整整10个小时不断寻找破局思路,不停沟通交流、释法明理,连口饭也顾不上吃。这就是干警们奋战在执行一线的一天,也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为化解矛盾纠纷,他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面对困难,他们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把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融入到每一次与群众的接触中,不断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