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法院礼乐法庭下辖24个村和4个社区,占全区一半以上农村数量。在日常走访调研中,不少村干部跟礼乐法庭庭长何岳昌反映,农村是熟人社会,很多矛盾纠纷的产生是因为赌气、要面子,棘手的不是法律难点,而是村民间的心结。“我们希望法官可以多来普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
人民法庭如何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何岳昌从村干部的话里感悟到:“预防邻里矛盾还需从源头抓起,加强法治宣传的教育作用,才能防患于未然。”
为此,从今年初开始,礼乐法庭每周三抽出半天时间到各村开展普法工作,截至目前,礼乐法庭已累计走访了10个村,在村民家中、在农田里、在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总能见到礼乐法庭干警宣法普法的身影。
从村民身边的案例说起
何岳昌说,作为基层法庭干警,不仅在处理案件时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在普法宣传教育方面也要了解他们的诉求与期盼,才能把法律说进群众心坎。
在乡间普法多年,何岳昌有不少心得,最近,他走访武东村,以村民身边的“小案”向村委干部普法。
“在农村,宅基地都是相邻的,不少邻里纠纷就是因为几十厘米的地台引发的。”何岳昌分析,解决这类型纠纷,最好的办法是未雨绸缪,村委会提前与村民约定统一的地台高度。
摩托车是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武东村地处主干道附近,来往车辆很多。何岳昌建议村委会要提醒村民给车辆购买商业保险。“我们之前审过一个案件,当事人驾驶摩托车与他人发生碰撞后,被交警定为负全责。因摩托车没有购买商业保险,最终自己要承担十几万元的赔偿款,整个家庭瞬间陷入困境。”
用村民听得懂的话普法
礼乐话是礼乐居民的主要交流语言,如果用普通话普法,村民并不一定“买账”。
林华星是礼乐法庭的一名书记员,也是礼乐本地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为此,礼乐法庭充分发挥林华星的优势,每次到村里普法时,总会让他先跟村民说上一两句礼乐话,暖暖场。
早些天,礼乐法庭到村里普法,起初有村民说:“你们说的这些我们听不懂,听了也不能让我们多赚几百块钱,我没时间参加呀。”
“阿叔,食阿饭未啊?我礼乐法庭噶,今日过黎同大家普下法,听下也好支麽,咪当大家倾下解计仔咯。”林华星用亲切的礼乐话打破了僵局,最初说没时间的村民反而成了最积极咨询法律问题的人。“村民不一定能听懂法律条文,而且他们习惯说方言。”林华星说,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普法,他们的接受效果将大大提升。
农田成为普法主阵地
土地是农民安身之本,只有妥善处理涉农土地纠纷案件,才能助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
礼乐街道有不少“网红”农庄,有的通过租赁居民土地,有的通过承包村里农田,进行开发。最近,礼乐法庭到武东村走访普法,法官和村委会干部一起走进果园和农庄,收集村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随后,法官在农庄找来一块小黑板,给大家讲解《民法典》中有关土地承包等问题的规定,并针对可能存在的涉及农村土地违法违规改建等问题进行法律风险提示。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