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死神”唯恐避之不及,而有人却偏偏要与之打交道,在人民群众受到爆炸威胁之际,他毅然穿上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勇敢接受“死神”的无情挑战,他的勇气连“死神”遇见了也要避让三分。这名勇士就是汕头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中队长——余金华。
从警10年来,余金华始终奋战在最危险的排爆和禁毒工作岗位上,他多次立功受奖,每个荣誉的背后都记载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余金华搜查制毒窝点。
余金华在专心排爆。
毒贩持手雷欲同归于尽
2015年3月始,余金华就来到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参加帮扶工作。为打击陆丰市猖狂的制贩毒犯罪活动,余金华多次放弃双休日、节假日与禁毒大队的同事们并肩作战侦办毒品案件。他多次奋不顾身,以死相搏,制服了一名名恶贯满盈、危害社会的毒贩。
2015年11月6日14时许,余金华和该大队的同事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城北派出所在抓捕一名持枪拒捕涉毒嫌疑人时,该涉毒嫌疑人躲藏到陆丰市区龟山仔一栋3层楼房内,要求前往支援抓捕。接到指令后,余金华立马和同事赶到现场,在进屋搜捕前,为确保同事抓捕过程的人身安全,他将特警战斗技巧给同事做详细讲解和亲身演示。15时许,经现场多次喊话劝说,躲藏在楼房内的涉毒嫌疑人仍不愿弃枪出来投降。
在上级指令下,民警开始入屋搜捕涉毒嫌疑人。余金华主动持防弹盾牌和手枪冲在最前面,护卫其他抓捕民警在该栋楼房内逐房搜查。当搜索至第3层楼西边一关闭的小房间时,余金华一脚踹开关闭房门,率先冲进房内,发现涉毒嫌疑人黄某华(男,29岁,陆丰市人)正躲藏在该房间内的一个大衣柜里,右手持一支仿六四手枪,左手持一个黑色圆球状的疑似手雷。黄某华威胁抓捕民警退出房外,否则其将引爆疑似手雷与抓捕民警同归于尽。约8平方米的小房间内一下子挤进8名抓捕民警,一旦嫌疑人先开枪或引爆疑似手雷,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危急时刻,余金华始终持盾牌站在抓捕队伍最前面,保护其他抓捕民警,并不断劝说涉毒嫌疑人黄某华:“冷静,别冲动!只要你丢下枪,我们什么都可以商量。”他边劝说稳住黄某华,边掩护抓捕民警慢慢退出房间外。当抓捕民警都退出房外后,余金华勇敢地持盾牌面向黄某华退守于房门中间,以防止其向门外民警开枪和丢疑似手雷。黄某华看抓捕民警都退出房间后,气势嚣张地持手枪和疑似手雷,步步逼近余金华,不断嚷着要同归于尽,双方相距仅一米。
突然,沉不住气的黄某华抬手先向余金华开了一枪,余金华迅速闪躲到门外左侧,子弹打到门外。紧接着,黄某华又向余金华开了第二枪,余金华再次机智地躲开了,在生死时刻,余金华果敢地朝黄某华开枪反击,当场将其击毙。
余金华此次抓捕中英勇的表现受到了省公安厅、汕尾市委市政府、汕头市公安局、汕尾市公安局等的表扬,被肯定为“正义的枪声”,并于2016年3月荣获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奖励。全省100名支援陆丰民警中荣立二等功殊荣唯余金华一人。
据了解,余金华自参加帮扶陆丰市禁毒工作以来,共参与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侦办制贩毒案件48宗(自己主办案件9宗)、捣毁制毒窝点21个、抓获制毒贩毒犯罪嫌疑人93名,现场击毙持枪拒捕毒贩1名;缴获冰毒2133公斤、制毒原料麻黄碱683公斤、毒资人民币153万元、枪支2支。
惊险排爆的“生死赌局”
作为参加过上世纪90年代末广西军区中越边境勘查大排雷行动的一名老兵,余金华熟悉各种爆破、埋雷、排雷技术,有着丰富的排雷经验。
众所周知,公安排爆是一项离“死神”最近的工作,每次行动给排爆员的机会只有一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否则,结果只有两种——被炸伤或炸死。余金华一次次坚定地向爆炸物走去,一次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硬是倚仗自己过人胆识和精湛的技术,一次次躲过“死神”的“威胁”。
2010年4月13日15时30分,汕头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要求特警排爆组前往机场派出所排除疑似爆炸装置,支队领导立即指派余金华等排爆人员迅速赶往处置。在排爆现场,由于缺少X光机对疑似爆炸物内部结构进行拍照鉴定,拆除时就犹如“盲人开汽车”般危机四伏。面对不利条件,余金华毅然决然,迎难而上,凭着丰富的排爆经验,立即制订了一套手工拆除爆炸装置方案。他冒着生命危险,使用现有的简单工具,全面检查评估,慢慢拆开外壳,经过1小时高强度作业后终于抽出了6筒火药,顺利拆解了爆炸装置。
此时,余金华身上的特警战训服已全然湿透,旁边的同事也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开玩笑说:“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2008年3月13日上午,余金华和同事前往汕头市龙湖区某派出所,处置一个从犯罪现场收缴到的爆炸装置。该爆炸装置外壳由一个长10厘米、直径7厘米的铁制水管做成,铁水管内装有满满的氯酸钾火药和20多个小钢钉,这是一个俗称为铁水管炸弹的爆炸装置。该铁水管炸弹犹如一枚手榴弹,一旦爆炸,爆炸冲击波和碎片会给人体带来巨大杀伤力。为了排除该炸弹,保存犯罪证据,有利于案件侦办,余金华和同事决定冒险采用手工拆除该炸弹。
在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后,余金华和同事带着简单防护装备开始排爆作业,面对手工拆除过程中随时都会发生爆炸的铁水管炸弹,余金华手拿铁扳手,毫不犹豫地一圈一圈扭开铁水管炸弹两端的铁螺帽,慢慢分解出里面的火药和引爆装置,将炸弹完全拆除掉,消除了爆炸隐患。事后,余金华和同事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们知道,刚才强力扭开铁水管炸弹的螺帽时,一旦操作不当,铁水管炸弹将会在手中爆炸,幸运的是,他们又再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这就是排爆英雄余金华。自2006年从警以来,余金华参与排爆作业31场次,成功排除各种危险爆炸装置70个,销毁炸药30多公斤,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怕深夜接到排爆命令
梅花香自苦寒来。余金华精湛的排爆技术来源于他对排爆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公安排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工作,除了炸药、火工品知识外,还包含机械、电子、电工、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排爆手的基本前提。余金华深刻明白“训练场上多流汗、排爆场上少流血”的道理,为此,他刻苦学习排爆器材的应用操作、炸药及火工品的性能和辨认、各种爆炸装置的组装和拆除,通过反复、全面训练,不断提高排爆实战技能;同时,他还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排爆专业理论水平,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中国国际安检排爆研讨会”上被定为会上的研讨课题。
此外,余金华还于2009年受省公安厅领导的指派,草拟了特警专业技能考核的首份防爆安全检查训练技能考核办法,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受到省公安厅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作为省公安特警专业技能“防爆安全检查训练技能考核科目”的考核标准在全省执行。
排爆工作的危险性决定了这是一项不被人理解的工作,“每次排爆员把涉爆现场上的危险爆炸装置成功排除,虽然冒的是生命危险,但也只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余金华坦言,每当深夜,他最怕接到排爆命令。因为,家属会为他的人身安全彻夜提心吊胆。有时候,他不得不以其他借口来消除家人对他的担忧。
诚然,排爆工作长期处在高危险性的工作环境之中,让家属长年累月担惊受怕。但是,每当有排爆任务时,余金华马上忘记烦恼、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心里想的是如何安全拆除爆炸装置,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慢慢地,他习惯了家人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习惯了“死神”的“威胁”,并偏爱上了这份危险工作。
这就是汕头特警排爆员余金华,他默默无闻,不计得失,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来阐释“为民公安”的实质内涵。(南方法治报 欧汉华 通讯员 谢晓霓 林灿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