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每年都在激战的欧冠、亚冠等赛事,一直是足球迷们狂欢的盛宴,一些不法分子乘机聚赌敛财严重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且群众赌球易陷入赌局蒙受巨大损失。
《法制日报》记者3日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14年以来,广东检察机关批捕涉网络赌球犯罪206件613人,起诉223件636人,主要罪名涉及赌博罪、开设赌场罪。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涉赌球犯罪呈现网络成赌球主要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赌球团伙组织严密、层级分明,犯罪团伙与黑恶势力相勾结等特点,存在证据收集与固定难、指证难、源头打击难等难题。
据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参赌者在赌博网站以会员名义虚拟下注,在球赛结果出来后通过银联、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结账,整个过程方式简便、快捷、隐蔽,成本低且突破了地域限制。特别是随着科技升级、手机硬件更新换代、手机软件程序不断开发进步,赌博犯罪活动借助科技进步拓宽渠道,通过手机APP和小程序随时随地进行投注,还能时刻关注场次比分、收益大小等具体情况。
“当前,赌球犯罪出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不断变化IP地址,线下以公寓、烤吧等合法场所作为掩护,隐蔽性极强。”该位负责人说。
线上,一些赌球网站采用动态网络地址,不断变换域名,会员需要和赌球代理人联系才能获得网络地址。上线代理人经常变更下线账号,且会员账号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登录将自动冻结,会员需向上线代理人再次索取账号及密码才能登陆网站。线下,一些网络赌球犯罪分子以租用或自有合法场所用于赌球活动。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目前,网络赌球团伙形成固定的赌博网站—总代理—代理—会员结构。网络赌球集团内部呈“金字塔”结构,运作流程一般为在境外设立赌博网站,通过提供信誉账户或者网站端口等方式在国内寻找总代理,总代理招揽下级代理,由下级代理发展会员并接受会员投注。
以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冯某开设赌场案为例,冯某租用番禺区桥南街某公寓,通过为境外的皇冠网、永利高等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招募下级代理等方式开设赌场,逢周六、日的足球比赛日接受他人的赌球投注多达几十万至过百万元,三年内累计赌球金额高达人民币2.1亿多元,从中获利近人民币300万元。
赌球犯罪容易引发洗钱犯罪和暴力犯罪等其他违法犯罪,甚至有个别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盗取公共财物用于赌博。有的庄家或代理聚集社会闲散人员或当地黑恶分子采取非法拘禁、绑架、暴力殴打等各种非法手段收取拖欠赌资,有的赌徒雇佣他人为其下注,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管理的“职业赌球公司”,社会危害大影响恶劣。该位负责人举例说,“广州某镇政府财政所原会计蓝某违法套取公款3000多万元用于‘皇冠网’赌球投注”。
“在司法实践中,打击网络赌球犯罪存在证据收集与固定难、指证难、源头打击难等问题。”该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赌球过程电子化程度较高,网站后台储存的数据会定期自动删除,且犯罪分子可随时通过删除记录等方式造成证据缺失,难以及时甚至无法掌握全部电子证据,资金交易的多样性也增加了证据的收集与固定难度。
在一些赌球违法犯罪活动中,由于参赌人员是犯罪分子的熟人、邻居等,案发后参赌人员一般不愿直接指证,给依法打击该类犯罪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目前能够有效打击的一般是处于赌球链条底层接受投注的便利店、杂货店老板或者一般的代理。对操控网络赌博的源头难以追踪,特别是一些赌博网站服务器在境外,犯罪行为大多由境外操控,办案侦查取证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还需要协调境外机构参与,调查难度大、历时长,源头打击困难。
广东省检察院表示,检察机关将推动和公安、电信、金融、网管、海关等部门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形成打击赌球犯罪合力。同时,加强跨境司法合作,从日常协作和案件介入、证据收集与固定、嫌犯移交等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协调机制,形成国际合作的打击态势,铲除跨境网络赌球犯罪活动的根源。